明史简述

明史简述
作者: 吴晗|责编:马驰
出版社: 沈阳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0.20
折扣购买: 明史简述
ISBN: 9787571604127

作者简介

\" 吴晗,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曾先后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等。 他毕生致力于古代史研究,尤精于明史,发表的多篇文章均在中国史学界引起轰动,至今仍被后世学者奉为圭臬。 著作有《朱元璋传》《读史札记》《明史简述》《历史的镜子》等。 \"

内容简介

\"明成祖迁都北京 上一次讲了明太祖定都南京。到了第三代明成祖(十三陵长陵埋的那个皇帝)时,把朝廷搬到北京来了。这件事情在历史上有什么意义?他当时为什么非迁都不可? 前面讲到,明太祖的军队打到北京以后,元顺帝跑掉了,元朝失去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尽管如此,元顺帝的军事力量,政治机构都还存在。因此,他经常派遣军队往南打,要收复失地。他认为这个地方是他的,他们已经统治了八九十年。而当时明朝的都城是在南京。为了抵抗蒙古的进攻,明太祖只好把他的许多儿子封在长城一线,作塞王。可是现在情况变了,明成祖自己跑到南京去了;此外,原来封在热河的亲王叫宁王,宁王部下有大量蒙古骑兵。明成祖南下争夺帝位之前,先到热河,见到宁王就绑票,把宁王部下的蒙古骑兵都带过来了。他利用这些蒙古骑兵作为自己的军事主力,向南进攻取得了胜利。从此之后,他就不放宁王回热河,而把他封到江西去。这样一来,在长城以北原来可以抵抗蒙古军进攻的力量便没有了。原来他自己在北京,现在自己到了南京,因而就削弱了明太祖时代防御蒙古军进攻的力量,防御线有了缺口,顶不住了。因此,他不能不自己跑到北京来指挥军队,部署防御战。因为他自己经常在北京,当然政府里的许多官员也都跟来北京,北京慢慢变成了政治中心。于是他开始修建北京,扩建北京城,大体上是根据元朝的都城来改建的。元朝时北京南边的城墙在哪里呢?在现在的东西长安街。明朝就更往南了,东西长安街以南这个地区是明朝发展起来的。德胜门外五里的土城是元朝的北城,明朝往南缩了五里。明成祖营建北京是有个通盘安排的,他吸取了过去多少朝代的经验。所以街道很整齐,几条干线、支线把整个市区划成许多四四方方的小块。有比较完整的下水道系统,有许多中心建筑。从明成祖到北京以后,前后三十多年,重新把北京建成了。和这个时期的世界其他各国比较,北京是当时世界各国首都中建筑比较合理、有规划的、最先进的城市。没有哪一个国家的首都比得上它。有人问:北京还有外城,外城是什么时候建筑的?外城的修建比较晚,是在1550年蒙古军包围北京的紧急情况下,为了保卫首都才修建的。但是因为这个工程太大,只修好了南边这一部分,其他部分就没有修了。至于现在的故宫、天坛那些主要建筑,也都是在那个时代打下的基础。应该说明,现在的故宫并不是原来的故宫,认为明成祖修的宫殿一直原封未动地保留到现在是错误的。故宫曾经经过多次的扩建和改修。过去三大殿经常起火,烧掉了再修。起火原因很简单,就是太监放火。宫廷里有许多黑暗的事情,太监偷东西,偷到不可开交的时候,事情包不住了,就放火一烧了事。烧掉了再修,反正是老百姓出钱。明清两代宫廷里经常闹火灾就是这个道理。故宫的整个建筑面积有十七万平方米左右,光修故宫就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我们人民大会堂的建筑面积是十七万四千多平方米,比整个故宫的有效面积还大。明朝修了二十年,我们只修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个比较是很有意思的。由于从明成祖一直到明英宗连续地营建北京,政治中心就由南京转到北京来了,北京成为国都了。\" \"1.大师传世手笔,根据中央党校讲座整理! 现代明史研究奠基人的轻松历史科普!读明史,必先读吴晗! 一场轰动中央党校的历史讲座,一本影响无数明史爱好者的历史科普经典! 2.重新精校,全新编排,新增四篇传世文章! 以吴晗遗稿为底本全面精校,针对现代读者阅读习惯进行重新编排 完整保留讲座内容,新增《胡惟庸党案考》等四篇传世文章! 3.每个“明粉”必读《明史简述》! 郑天挺、白寿彝等大师盛赞的“历史科普”,以最轻松的语言,让你只用两小时就把握整个大明三百年的基础脉络! “明粉”必读《明史简述》!只有读了《明史简述》,才能告别浅薄猎奇,重新掌握整个大明史的演变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