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作与时日[笺注本]](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1019/16/20231019162037544.jpg)
出版社: 华夏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0.80
折扣购买: 劳作与时日[笺注本]
ISBN: 9787522204451
《劳作与时日》说劳作,说时日,但说最多的是正义。在今天看来,“宙斯的正义”这个频频出现诗中的说法显得陈旧过时,仿佛与当下无关。赫西俄德是说故事的高手,讲了一连串正义的故事。正义女神狄刻是神王的女儿,却在人间城邦受尽凌辱,喧哗的人群将她拖曳在地,当众撵走她 。阿喀琉斯当初侮辱死去的赫克托尔也是用同样的方法。战车拖着英雄的尸体飞驰而过,扬起一片尘烟,往昔神样的脸上沾满灰土 。全体特洛亚人为之恸哭,因为,赫克托尔受辱,形同城邦的耻辱。 狄刻的故事之外,赫西俄德还讲了普罗米修斯和潘多拉的故事,讲了从“黄金”沦落至“黑铁”的五个人类种族,讲了鹞子与莺,讲了不和神与传言神,讲了父亲的往事,讲了他与弟弟的家产纠纷。有关正义的沉思在所有这些纷繁的叙事里穿梭行进。 可是,赫西俄德明明是农夫,为什么思考正义这种爱智问题?我们知道,除了农夫,他还是诗人。除了诗人,他还是教师。《劳作与时日》首先被定义为一首教诲诗,他在全邦人面前公开言说,劝导自家兄弟:佩耳塞斯沾染恶习,学会行贿本城王公。换言之,他需要认识并尝试解决的问题不仅是青年的迷途,更是城邦的败坏。赫西俄德在公元前八世纪某个波奥提亚城邦里遭逢的难题,归根到底是所有时代的爱智者永恒陷入的困境。上至找不出十个义人的索多玛,下至当下,这个难题从根本上几乎没有改变。因此,除了教师,他从某种程度上还是哲人。他的身份近似于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家爱说的“介入者”,或时下爱说的“智识分子”,却似乎又有所不同。了解诗人的诸种身份真相,我们才有机会听清诗人的声音。 整部《劳作与时日》犹如一出精彩的戏。在城邦剧场上,不只佩耳塞斯,所有人在听。王公贵族们在听,不同意见的人们在听,聪明的人们在听,一知半解的人们在听。诗人的声音看似只有一个,却要应对来自四方的诸种表情和动作,随时变换修辞,做出扑朔迷离的变形,犹如庄子言辞里的北冥的鱼,逍遥于故事、神话、寓言、箴训和隐喻之间,在宙斯王的光照下攀升下行。 ……
《劳作与时日》说劳作,说时日,但说最多的是正义。在今天看来,“宙斯的正义”这个频频出现诗中的说法显得陈旧过时,仿佛与当下无关。赫西俄德是说故事的高手,讲了一连串正义的故事。正义女神狄刻是神王的女儿,却在人间城邦受尽凌辱,喧哗的人群将她拖曳在地,当众撵走她 。阿喀琉斯当初侮辱死去的赫克托尔也是用同样的方法。战车拖着英雄的尸体飞驰而过,扬起一片尘烟,往昔神样的脸上沾满灰土 。全体特洛亚人为之恸哭,因为,赫克托尔受辱,形同城邦的耻辱。 狄刻的故事之外,赫西俄德还讲了普罗米修斯和潘多拉的故事,讲了从“黄金”沦落至“黑铁”的五个人类种族,讲了鹞子与莺,讲了不和神与传言神,讲了父亲的往事,讲了他与弟弟的家产纠纷。有关正义的沉思在所有这些纷繁的叙事里穿梭行进。 可是,赫西俄德明明是农夫,为什么思考正义这种爱智问题?我们知道,除了农夫,他还是诗人。除了诗人,他还是教师。《劳作与时日》首先被定义为一首教诲诗,他在全邦人面前公开言说,劝导自家兄弟:佩耳塞斯沾染恶习,学会行贿本城王公。换言之,他需要认识并尝试解决的问题不仅是青年的迷途,更是城邦的败坏。赫西俄德在公元前八世纪某个波奥提亚城邦里遭逢的难题,归根到底是所有时代的爱智者永恒陷入的困境。上至找不出十个义人的索多玛,下至当下,这个难题从根本上几乎没有改变。因此,除了教师,他从某种程度上还是哲人。他的身份近似于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家爱说的“介入者”,或时下爱说的“智识分子”,却似乎又有所不同。了解诗人的诸种身份真相,我们才有机会听清诗人的声音。 整部《劳作与时日》犹如一出精彩的戏。在城邦剧场上,不只佩耳塞斯,所有人在听。王公贵族们在听,不同意见的人们在听,聪明的人们在听,一知半解的人们在听。诗人的声音看似只有一个,却要应对来自四方的诸种表情和动作,随时变换修辞,做出扑朔迷离的变形,犹如庄子言辞里的北冥的鱼,逍遥于故事、神话、寓言、箴训和隐喻之间,在宙斯王的光照下攀升下行。 …… 《劳作与时日》说劳作,说时日,但说最多的是正义。在今天看来,“宙斯的正义”这个频频出现诗中的说法显得陈旧过时,仿佛与当下无关。赫西俄德是说故事的高手,讲了一连串正义的故事。正义女神狄刻是神王的女儿,却在人间城邦受尽凌辱,喧哗的人群将她拖曳在地,当众撵走她 。阿喀琉斯当初侮辱死去的赫克托尔也是用同样的方法。战车拖着英雄的尸体飞驰而过,扬起一片尘烟,往昔神样的脸上沾满灰土 。全体特洛亚人为之恸哭,因为,赫克托尔受辱,形同城邦的耻辱。 狄刻的故事之外,赫西俄德还讲了普罗米修斯和潘多拉的故事,讲了从“黄金”沦落至“黑铁”的五个人类种族,讲了鹞子与莺,讲了不和神与传言神,讲了父亲的往事,讲了他与弟弟的家产纠纷。有关正义的沉思在所有这些纷繁的叙事里穿梭行进。 可是,赫西俄德明明是农夫,为什么思考正义这种爱智问题?我们知道,除了农夫,他还是诗人。除了诗人,他还是教师。《劳作与时日》首先被定义为一首教诲诗,他在全邦人面前公开言说,劝导自家兄弟:佩耳塞斯沾染恶习,学会行贿本城王公。换言之,他需要认识并尝试解决的问题不仅是青年的迷途,更是城邦的败坏。赫西俄德在公元前八世纪某个波奥提亚城邦里遭逢的难题,归根到底是所有时代的爱智者永恒陷入的困境。上至找不出十个义人的索多玛,下至当下,这个难题从根本上几乎没有改变。因此,除了教师,他从某种程度上还是哲人。他的身份近似于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家爱说的“介入者”,或时下爱说的“智识分子”,却似乎又有所不同。了解诗人的诸种身份真相,我们才有机会听清诗人的声音。 整部《劳作与时日》犹如一出精彩的戏。在城邦剧场上,不只佩耳塞斯,所有人在听。王公贵族们在听,不同意见的人们在听,聪明的人们在听,一知半解的人们在听。诗人的声音看似只有一个,却要应对来自四方的诸种表情和动作,随时变换修辞,做出扑朔迷离的变形,犹如庄子言辞里的北冥的鱼,逍遥于故事、神话、寓言、箴训和隐喻之间,在宙斯王的光照下攀升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