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古窑/江西方志文化丛书

江西古窑/江西方志文化丛书
作者: 编者: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总主编:梅宏
出版社: 武汉大学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50.37
折扣购买: 江西古窑/江西方志文化丛书
ISBN: 978730716659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窑弄里位于景德镇珠山区中华南路,长35米,宽 1.7米。因巷内曾有座大型瓷窑而得名。窑弄里弄子 很短,一眼便能看到尽头,是条断头弄,也就是老百 姓所谓的死胡同,中间既没有弯折,也不带间隔,通 透、直接。弄里14号原来是一座老的窑口,叫作天后 窑,才有了窑弄里的名称。巷口南侧有福建会馆,建 筑形式与其他会馆不同,为庙宇风格,这蕴含了福建 商帮海上贸易,祈求妈祖护佑平安的用意,故也称天 后宫。只不过天后宫已不复存在(前段改建周路口派 出所,现已搬离),天后窑也只剩残墙遗址,但窑弄 里的名字却一直延续着。 天后宫初创于清康熙问,规模宏大,装饰华美, 原建筑中轴线纵深达66米,包括牌楼、戏台、场院、 议事中堂、天后神殿、左右配殿、三尊神殿、两厢酒 楼及客房等。天后宫其实就是福建会馆的别名,地处 内陆的景德镇建有供奉妈祖的天后宫,说明它与海上 丝绸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明清时候,得益于郑 和下西洋带来的商贸繁荣,海上丝绸之路成为景德镇 陶瓷远销外洋、风行九域的重要途径。而福建泉州作 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起点,福建人对于景德镇陶瓷 而言确有莫大功劳,在景德镇开建一座气势恢宏的福 建会馆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可以设想,以外贸 外销瓷为主的天后宫窑烧制的景德镇陶瓷,风格画面 必定有独树一帜的地方,可惜,现在也难以找寻了。 天后宫窑其瓷器烧造史可上溯明代成化年间 (1465—1487年),建筑主体构架属明代民窑建筑。 现存天后宫窑始建于清代康熙初年,为景德镇清代广 泛使用的镇窑结构。1980年,景德镇老城区窑弄里迁 建于昌江区枫树山蟠龙岗,按照天后宫窑原型重新组 合,是世界遗存的唯一一座传统的大型蛋形柴窑。 2000年7月,该窑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 前,天后宫窑已经被文化部列入推荐申报世界非物质 文化遗产目录。 天后宫窑为景德镇典型的镇窑结构。窑房是穿过 式木构架建筑,窑炉约占窑房四分之一的面积,除去 窑炉所占空间,其余约为两层结构。底层为装匣、开 窑之用。二层柴楼主要用来储备松柴。窑炉炉顶呈拱 形,采用窑砖作无模砌筑的蛋壳结构,与中国全砖结 构的无梁殿收顶工艺有异曲同工之处。它的烧成室呈 一头大一头小的长椭圆形,窑炉长18米,最大宽度约 5米,体积近300立方米。窑炉门高2.4米,拱形,外 沿呈八字状。高达21米的烟囱用单砖砌成。这种窑火 焰长而灰分少,且不含有害物体,适宜烧还原焰,对 于白瓷、青花瓷、颜色釉等的釉面成色效果良好。按 照窑位各部位火焰流动及其温度分布情况,其可以分 别装烧高、中、低温度的瓷坯。在窑炉烟道部位,利 用余热的低温,可烧造窑砖。 窑房为木质构架,主柱及架梁选用质地坚硬、经 久耐磨的松、槠等普通杂木,极为经济。梁柱构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