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优点(最新全译本)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一个年轻人在一本书中,发现了影响他一生的24个字。 1871年春天,这个年轻人是一名蒙特瑞综合医学院的医疗科学生,他在 生活中充满了忧虑——怎样才能通过期末考试?毕业后如何才能谋生?是去 找工作,还是自己创业?该到什么地方去?现在又应做些什么…… 他拿起一本书,读到了改变他人生命运的24个字。这24个字使这位年轻 的学生成为了一名闻名全球的医学界专家。他创建了著名的约翰。霍普金斯 医学院,成为了牛津大学医学院的钦定客座教授——这是大英帝国医学男所 能得到的最高荣誉——他还被英王封为爵士。在他死后,人们搜集了长达 1466页的两卷书来讲述他传奇的一生。 他就是威廉·奥斯勒博士。 这奇妙的24个字让他度过了无忧无虑的一生。这是汤姆斯·卡莱里所写 的24个字——“最重要的是不要去看远处模糊的,而要去做手边清楚的事。 ” 42年后,有一次在开满郁金香的校园中,威廉。奥斯勒向耶鲁大学的学 生发表了讲演。他对那些面对人生困惑的大学生们说,像他这样一个人,曾 经在四所大学里当过教授,写过一本很受欢迎的书,似乎应该具有“特殊的 头脑”,其实不然,他的一些好朋友都说,他的脑筋其实是“普普通通”的 。 那么,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奥斯勒认为是由于他自己生活在“一个 完全独立的今天”里。 “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在去耶鲁演讲的几个月以前,奥斯勒博士曾乘一艘很大的海轮横渡大西 洋。他看见船长站在驾驶室里按了一个按钮,在一阵机器运转的响声后,船 的几个部分就立刻彼此隔绝开了——隔成几个防水的隔舱。奥斯勒对此深有 感触,他对那些耶鲁的学生说: 你们每一个人的机制都要比那条大海轮精美得多,而且要走的航程也遥 远得多。我想奉劝诸位,你们也应该学会控制自己,只有活在一个“完全独 立的今天”中,才能在航行中一帆风顺。 在驾驶室中,你按下一个按钮,铁门就会将船舱与船舱之间隔断,以便 各个隔舱发挥各自的作用。同样的道理,我们的生活是由一个个片断所组成 ,也存在着一个个“隔舱”。我们用一个“铁门”就可以把过去隔断——隔 断那些已经逝去的昨天;再用一个“铁门”还可以把未来也隔断——隔断那 些尚未诞生的明天。这样你就拥有了你所有的今天——埋葬已经逝去的烦恼 ,切断尚未诞生的忧虑。 如果我们肩负着昨天的烦恼,今天的重担,还有为未来的担忧,只能会 给我们造成体力的浪费和精神的苦闷,再坚强的人也会胆怯。让我们把未来 和过去都紧紧地关在门外——未来就在于今天,不存在所谓的明天,人类的 救赎就是现在。 紧紧地关闭舱门吧!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 奥斯勒鼓励耶鲁大学的学生们在新的一天来临时,祈祷:“在这一天我 们将得到今天的面包。”请注意,这句祈祷词中仅仅要求今天的面包,并没 有抱怨昨天我们吃的酸面包。也没有说:“噢,天哪,麦田里最近很干枯, 我们可能又遇到一次旱灾。我们到秋天还能吃上面包吗?——或者,万一我 失业了——那时我又怎样弄到面包呢?” 也就是说,我们只可要求今天的面包,而且我们可能吃到的面包也只有 今天的面包。 奥斯勒是不是主张人们不用下工夫为明天做准备呢?不是,绝对不是。 在那次讲演中,他接着说道,集中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热情,把今天的工作 做得尽善尽美就是你迎接未来的最好方式。很久以前,有个身无分文的圣人 ,也是一位哲学家,流浪到一处贫瘠的乡村,那里的人们过着非常艰苦的生 活。一天,在山顶上一大群人围拢在他的身边听他讲学。就在那时他说出了 一句有史以来被人们引用最多的名言。这句富含哲理的话仅有29个字,却经 历了几个世纪,世世代代地流传了下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 有明夫的忧虑,今天的烦恼就今天承受吧。”——这就是耶稣的至理名言。 但很多人怀疑耶稣的观点——“不要为明天烦恼”。他们认为这个忠告 具有宗教的宿命论色彩——人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的。他们说:“我一定得 为明天着想,我必须得买保险来保证我家人的生活;我得把钱存起来以备年 老之时的需要;我一定得为将来做计划和准备。”不错,这一切当然都是必 须做的。实际上,那句300多年前所翻译的耶稣的话与今天人们所理解的意 思是有误差的。现在忧虑一词所代表的意义和当年詹姆斯王朝时期所代表的 意义完全不同。300多年前,忧虑一词通常还有焦急的意思。新译《圣经》 把耶稣的这句话译得更加准确:“别为明天着急”。是的,我们应该为明天 着想,小心地考虑、计划和准备,可是不要忧虑,别为明天着急。 战时的军事领袖必须为将来谋划,可是他们绝不能有丝毫的忧虑。第二 次世界大战时期,指挥美国海军的海军上将厄耐斯特?金说:“我把最精良 的装备提供给最优秀的士兵,同时周密地给他们制定行动计划,这就是所有 我能做到的了。”他还说:“如果一条船沉了,我无法把它捞起来。如果船 一直下沉,我也无法制止它。我要把时间花在解决明天的问题上,这比为昨 天的问题后悔好得多。况且,如果我老是为过去的事劳心,我将支撑不了多 久。”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