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天河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广东卷)

广州市天河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广东卷)
作者: 广州市天河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编委会
出版社: 广东人民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0.20
折扣购买: 广州市天河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广东卷)
ISBN: 9787218151274

作者简介

广州市天河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编委会编

内容简介

序 言 天河区,是广东省省会广州市下辖的行政区,位于广州市的 东面;2020 年面积137.38 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01.05 万人。 天河地区自1924 年起开始有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其革命发展主要有三大特点。 一、革命事件和人物活动十分重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天河地区发生的革命事件和革命人 物的活动具有区域特点,十分重要。 重要的革命人物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毛泽东。1926 年9月3 日,在广州的中共中央委员毛泽东以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 的身份,应邀到孙中山创办、国共两党合作的黄埔军校燕塘分校 (今禺东西路15 号解放军特种作战学院)为师生演讲。毛泽东当 年33 岁。毛泽东的这一次革命活动历史,被收录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毛泽东年谱》,2002 年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另一个是籍贯在今天河区天河村的李海筹。他于1924 年参加革命,在广州中共三大召开期间结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后来参加1925 年的省港大罢工、1927 年的广州起义,1930 年受党派遣赴苏联留学;1927 年担任广州市首届共青团市委书记,1928 年任广东省委常委;1946 年遇害。 重要的革命事件主要有两件。一件是1927 年12 月中共领导的广州起义,前敌总指挥叶挺率领部队首先袭击驻天河地区的沙河燕塘敌人炮兵团,俘虏全部敌军,打响广州起义的第一枪。另 一件是1927 年12 月广州起义部队突围。从广州向东突围部队虽然有部分失散,误入天河地区的渔沙坦和龙眼洞,最后流散或被俘,但主力在沙河燕塘军营得以重新集结,保留了革命的火种,继续战斗。 二、中山大学进步学生发挥突出作用 1934 年9 月,中山大学从广州城里的文德路迁到天河地区的石牌(今五山地区),至1952 年才迁往海珠区。中山大学学生党组织在天河地区党的建设和武装斗争方面起着领导作用。 从1936 年起,中大学生在学校附近的石牌、长湴、龙洞各村开办夜校。他们在为农民上文化课的同时,也宣传革命思想和组织革命活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在长湴村的活动。中山大学党员学生在这里举办夜校的基础上,成立青年抗日先锋队;建立天河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长湴党支部;组建抗日武装,取得掩护东江纵队游击队、夺运日军机枪、袭击龙眼洞伪警察所的战斗胜利,成功创建长湴村抗日根据地。这时期天河地区的农村革命骨干,几乎全是中山大学在各村举办夜校的青年学员,接受中山大学党员学生、夜校教师的组织领导。 三、改革开放后天河地区社会经济突飞猛进 改革开放前,天河区基本上是农村面貌,放眼望去,中山公路和黄埔公路就像广阔的田野上两根长长的筷子。改革开放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天河区高楼大厦遍布,铁路、快速路纵横。至2011 年,天河区已经建成广州市新的城市中心区。广州市新的中轴线从北往南经过天河区,珠江新城成为新的“羊城八景”之首,集聚广州市大部分超甲级写字楼、地标性建筑以及新中轴线城市景观,是广州市的新名片。 天河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进入富裕阶段。以长湴村革命老区根据地为例,该村1949 年前是泥砖瓦房,改革开放后建起农民新村,2000 年被评为“广州市小城镇建设样板工程”,同时被省环保局评为“广东省生态示范村”。2007 年根据广州市的统一部署,实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取消退勤制度,村民统一购买社会养老保险。此外,长湴村还对老人实行生果金福利制度。至2020年,长湴村村民劳动力平均分配41 045 元,全村有家庭小汽车600 多台,平均每户1 ~ 2 台。 天河区革命老区的发展史事迹辉煌,特点鲜明。历史发展充分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天天河区的繁华和人民的幸福生活。革命前辈的斗争精神永远鼓励着我们,不断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广州市天河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编委会 2021 年2 月 老区是中国革命的丰碑 老区是新中国的摇篮 老区是社会主义大厦的奠基石 老区史中国人民心中的圣地 老区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厚的政治资源 老区历史的辉煌永远照亮我们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