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2)](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1219/15/20231219154106936.jpg)
出版社: 中国发展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76.80
折扣购买: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2)
ISBN: 978751771385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产业政策、产业竞争力等问题;研究政府监管体制问题;研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投资结构和投资政策;研究国民经济各产业的相互关系及其协调发展问题,提出综合性的对策建议。直接参与改革方案制定和相关规划起草工作,承担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一些重大专题研究。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ChinaSAE)成立于1963年,是由中国汽车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学术性法人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FISITA)常务理事;是亚太汽车工程年会(APAC)发起国之一。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工业传播新思想、交流新技术、宣传新观念的重要力量和增进国际汽车行业交流的重要桥梁。 大众汽车集团在华经营范围包括汽车,发动机和变速箱等零部件的生产、销售与服务。通过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及在华子公司,集团旗下的大众汽车乘用车、奥迪、斯柯达、捷达、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曼恩、斯堪尼亚和杜卡迪等品牌在中国各细分市场开展业务。 "
" 序 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百年一遇的大变局。在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转型的强力推动下,全球汽车产业正在全面迎来电动化、智能网联化新时代。新能源汽车正在以远超预期的速度进入市场,对以传统汽车为主的市场产生强烈冲击,将引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大洗牌。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引领的产业大变局中抢得了先发优势。近十年来,我国面对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机遇,确立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完善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着力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发展成效显著。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 8 年位居全球第一,2022 年汽车出口突破 300 万辆,成为新能源汽车最大出口国,我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汽车产业大变局为我国加快从汽车大国成为汽车强国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在传统汽车时代,我国作为后发追赶者,充分发挥国内大市场的优势,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消费国,但是,就技术、质量、服务、品牌等方面而言,我国汽车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差距。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令我国前所未有地具备了先发优势。如果将这一先发优势维护好、发挥好,我国完全有可能在电动化、智能化汽车新时代发展成为世界汽车强国。 建设汽车强国,目标宏伟,任务艰巨,需要我们把握机遇,发挥优势,不懈努力。 一是要坚持战略引领。要把建设汽车强国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明确目标。要前瞻性研究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格局,制定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战略。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际竞争十分激烈,美国颁布的《通胀削减法案》对新能源汽车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我国建设汽车强国必须同时发挥好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作用。 二是要坚持创新驱动。新能源汽车正处于技术创新活跃期,各国企业抢占技术制高点面临同样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企业必须继续在电池、电机、电控技术上加强研发,除了提升现有电池的技术性能,还要密切关注和跟踪氢能源汽车等新技术。要正视我国在汽车芯片和车用操作系统等领域的不足,据 IC Insights 数据,2021 年我国汽车芯片自给率只有 5%,国产汽车操作系统市场份额小,内核大多建立在 Linux、QNX 操作系统上,生态很不健全,必须加强技术攻关和国产化应用。汽车智能网联化尚处于研发测试阶段,我国已建成 17 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4 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下一阶段要继续做好技术创新、监管创新、应用示范推广、法规政策优化等工作,力争在智能网联领域走在前列。 三是要坚持开放发展。汽车产业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产业,我国必须用全球视野来谋划汽车强国的建设。我国要不断提高开放水平,形成内外资企业平等竞争、分工合作的多元化汽车产业体系。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实现了从汽车净进口国向汽车净出口国的华丽转身。2021 年我国汽车出口量为 201.5 万辆,同比增长 1 倍,2022 年达到 311.1 万辆,同比增长 54.4%,未来汽车扩大出口仍有较大潜力。但要看到,与传统消费品相比,汽车作为高价值的耐用消费品,在售后服务、金融支持、品牌维护等很多方面都有更多要求,需要大力提升我国汽车企业的国际化布局和海外经营能力。出口汽车不能一哄而上、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要稳扎稳打,深耕厚植。政府和行业组织要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协调,避免恶性竞争。要对汽车大规模出口可能引发的贸易摩擦早做预案。新能源汽车未来还可能面临进口国关于电池强制回收、碳足迹报告、碳边境措施等绿色化要求,需要未雨绸缪。到一定阶段,我国汽车企业不可避免地将赴境外主要市场投资,以本地化生产来开拓境外市场。因此,提升我国汽车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十分迫切,有关部门要善加引导,既要加强管理,也要加强服务,鼓励金融机构、航运企业等更好服务汽车产业“走出去”。 四是要坚持安全发展。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确保汽车全产业链安全稳定运行。要加强国际资源合作,保证锂、钴、镍等关键矿产品供给安全。要推动关键核心技术、零部件供应链的多元化、本地化,加快关键技术、材料攻关研发,实现国产化替代。打造产业链长板,增强防范产业链恶意“卡脖子”行为的能力。密切跟踪研判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加强在关税、标准、产品认证认可等方面的国际协调,维护汽车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国际环境。如果把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比作一场马拉松长跑比赛,我国新能源汽车在起跑阶段处于第一方阵,这是一个难得的优势,要十分珍惜。但也不能盲目乐观,而是要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心态,不懈怠、不松劲,善始善终,才能稳步迈向汽车强国的目标。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2)》以“推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 加快建设汽车强国”为主题,对建设汽车强国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判断和建议。希望这一连续出版了 15 年的成果,能够继续为相关政府和企事业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为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王金照、石耀东、李燕、宋紫峰、周毅、路倩、任师攀、李晓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张进华、侯福深、赵立金、郑亚莉、孙宁、赵森、雷韧、曲婧瑶、孙旭东、胡进永、刘倩军、李晓龙、任毅龙、冀浩杰、韩苗苗、李羽晏、林艳、李嘉琳、陈敏,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刘云峰、苏巴鸿、孙忱、曲文闯、倪康,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黄永和、朱一方、张宪国等为本书撰写付出了辛勤努力,北京交通大学李沫阳做了很多基础性工作,中国发展出版社王忠宏、梁仰椿等为本书出版做了大量工作。在此,对所有为本书作出贡献的同志表示衷心感谢。"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2)》以“推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 加快建设汽车强国”为主题,对建设汽车强国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判断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