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精)
作者简介
刘国纬,湖南省衡阳县人,1939年出生于湘潭县。1962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水文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曾任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总工程师,河海大学、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国际水文科学协会/地表水委员会(IAHS/ICSW)副主席,《水利学报》、IALT(《国际低地技术协会学报》)等国内外期刊编委。 20世纪60~70年代从事工程水文学研究,主要涉及水文统计、设计暴雨、流域水文过程等,其问也参与黄河三门峡水库大坝改建施工与凌汛预报、黄河故县水库施工洪水设计与预报、长江葛洲坝工程三江围堰施工与施工洪水预报、淮河板桥水库可能最大暴雨(PMP)设计等;20世纪80年代从事水文气象学研究,主要涉及陆地一大气系统水量平衡、水文循环大气过程等;20世纪90年代从事中国宏观水问题研究,主要涉及防洪、水资源、南水北调工程等。1999年退休后,主要从事水文学史和江河治理地学基础研究。 创办学术期刊《水科学进展》并曾任主编。参与编撰《中国大百科全书·水文科学》(特约编辑、副主编)、《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文与水资源分册》(副主编)、《中国水文志》(撰写第七篇·水文科学研究)、《辞海·09版》和《大辞海》(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科召集人)。主要著作:《跨流域调水运行管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水文循环的大气过程》(科学出版社,1997)、《中国南水北调》(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水文学史》译著(科学出版社,2007)、《黄河人水关系演变与调控》(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江河之子》(科学出版社,2014)、《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科学出版社,2017)。在《中国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水利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