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11016/04/20211016044729277.jpg)
出版社: 中国工人
原售价: 26.00
折扣价: 18.20
折扣购买: 颜氏家训/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
ISBN: 9787500864905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雍也》 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 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 违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 为七十二贤之首,孔庙四配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 回配享。 颜回跟随孔子周游列国,过匡地遇乱及在陈、蔡 间遇险时,子路等人对孔子的学说都产生了怀疑,而 颜回始终不渝,并解释道:“老师的理想很高,学问 很深,所以才不被一般世人所理解、采用,这正是他 们的耻辱。”孔子听了很高兴。 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 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称赞颜 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 、慎于治身。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 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 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 前。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 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 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 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后世尊其为“复圣”。 元文宗封颜回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时罢封爵, 止称“复圣”。明陈镐纂,清孔胤植重纂《阙里志· 弟子职》,元文宗至顺元年,加赠“兖国复圣公”。 《明史·礼志四》:“其四配称:复圣颜子、宗圣曾 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 颜回通过自己讲学授徒,传授儒学六经;通过协 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形成 了儒家的一个宗派——颜氏之儒。 《韩非子·显学》指出:自孔子死后,儒分八派 ,“颜氏之儒”是其中的一派。后世儒学专家大多认 为韩非子所说的颜氏之儒,是指颜回弟子在继承颜子 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学支派。 重于立德 颜回之德是颜回留给后世最丰厚,也是最不朽的 文化遗产。《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豹闻之,大 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 之谓不朽。”颜回的不朽,在于其重立德,后世称他 为“复圣”,便是对其重于立德的肯定。颜回之德的 核心是“仁”,他把孔子的“仁”,落实于个人的行 动中,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颜回以其高尚的道德人 格影响社会,启迪后世。 天人合一 颜回的言行体现了他善于领略天地造化的力量, 尊重客观规律,顺应自然,但又重视人的能动性,守 道而不移其志。颜回有入仕为相的愿望,希望通过人 的努力,达到“无伐善,无施劳”。在条件不成熟时 ,能主动退让,待时而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居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把自我化于自然之中。 “同于大道”(《庄子·大宗师》),使自我行动符合 客观规律。 辩证思维 事物发展到极限会走向反面,这是辩证法的观点 之一。颜回从东野毕不爱惜马力推知其马将逃跑。鲁 定公问何以知其马将逃跑时,颜回说:“臣以政知之 。昔舜巧于使民,而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 父不穷其马;是以舜无失民,造父无失马也。今东野 毕之驭,上车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 ;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犹求马不已,是以知之也 。”定公问:“善!可得少进乎?”颜回答:“臣闻 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自古及今,未 有穷其下而无危者也。”(《苟子·哀公》) P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