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书店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7.70
折扣购买: 胡振郎口述历史(精)
ISBN: 9787545816617
家里总共只有两亩地种稻,产量不高,仅供糊 口,一遇收成不好,日子就难过了。养母性格内向 ,但为生活所迫,也学着做点微薄生意,打草鞋拿 到市场上去卖,这样的买卖能赚什么钱呢,要送我 读书,目标遥不可及。养母绞尽脑汁,再想其他办 法贴补生活。 古山镇及附近乡镇集市,一般每五天开场一次 ,到那一天,大家都去赶集,比较热闹。养母开始 辗转周边集镇,做包子、肉饼出售。至今我都记得 ,七十年前,我和养母在晨曦微露时出门,她挑着 担子,我背着一摞草鞋,我们在山路上错落前行, 形影相随。她说:“做人要勤奋,如果天上掉下金 子,还得起早才能捡到!”山路悠长,母子二人难 得欢声笑语,满心希望。养母的这些朴素话语,我 谨记终生,奉为圣训,在我心里,比最高指示地位 还高。我这辈子,在艺术道路上起早贪黑,勤勤恳 恳,曾经为创作一幅画三十个小时不眠不休,以实 际行动践行着养母的“训诫”。 集市上人声鼎沸,热闹喧天。养母卖包子、馅 饼,有肉馅的,雪里红馅的,梅干菜馅的,还有家 乡独特的豆腐馅。幼小的我也捧着盘子,走进人群 ,高声叫卖,招揽生意。我们赶一个又一个集市, 往往要付出很多,才能赚取一点点外快。 在养母的坚持下,靠着起早贪黑,辛苦赶集的 收入,集拢我读书的学费。我终于进古山镇小学读 书。生活本来艰难,她为我读书又额外多吃了许多 苦头,我因此从小懂得赚钱的不易。 乡下读书惯例以米粮抵学费,一般一个学期交 四十斤大米。四十斤大米在今天不算什么,但在当 时,是我们全家一个月的口粮。家里的两亩薄田, 精耕细作,一年亩产也仅足二三百斤,基本是生活 的全部保障。我们物尽其用,连田里的稻秸也派用 场,一部分用作编结草鞋,一部分给家里养的猪作 稻草床。这样一来,烧饭的柴禾就要另作谋划。我 要去山里砍柴,或捡松毛、枯枝,十三岁时已经能 肩挑四、五十斤的柴禾走二十里山路。此时我已经 完全摆脱了童年的赢弱,成为一个能干的劳动力。 大概因为过早挑担,干体力活,影响了身体的长高 。 养母爱我,在我们共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 渗透着她的善良和深情,每每回味,令我唏嘘不已 。 因为养父嗜赌,家里欠债越积越多。我读书后 ,日子更加捉襟见肘,困难时甚至无米下锅。每年 二三月份,青黄不接之际,饥荒如影随形,我家常 常只能以草头充饥。有时,我早晨没吃东西,空着 肚子默默去上学。养母就想方设法,向邻居讨些吃 食,送到学校。她在教室外等候我下课,将我拉到 僻静处,让我赶快吃掉。我心疼她,知道她要做繁 重的体力活儿,更加饥饿,往往不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