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河北教育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3.10
折扣购买: 寻味西北
ISBN: 9787554584620
张子艺,甘肃省文艺创作传播中心签约作家,首届甘肃“散文八骏”。出版专著《舌尖上的丝绸之路》。获丝绸之路全国青年散文大赛金奖、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第二届筑事奖·乡村美学奖、甘肃媒体工作者最高奖“十佳记者” 等奖项。作品入选全国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
为什么想要写这个题材? 当你想为这片土地写一封情书的时候,想起的是小脚的奶奶,是乡村里炊烟四起的傍晚,是掀开后冒着白气的锅盖,是被火炉烫过的手。 那些童年被蒙上了怀旧的灰黄色,但记忆却那么真切。被烫过的食指关节上还留着一个疤痕,跟我一起玩耍过的小伙伴额头上也有一个。是被奶奶家的大公鸡啄的,我依旧记得他血流满面跳脚的样子。 那是我们来到人世间最初接触到的世界。一切都是空白的,一切都是懵懂的,这些过往就是我们身上初装的程序。 于是我们知道了,糖是甜的,盐不可以多吃,火是烫的,水甚至能淹死人。 我们知道了生老病死。 邻居的婶婶坐了月子,窗户里传出来细小的哭声,奶奶提着一瓦罐的小米粥,里头搁了红枣,说是补血;村子里的唢呐一吹起来,孝子们就披着一身白色的孝服到各家门口磕头,大锅饭吃的是羊肉面条。 要是结婚,那是喜事儿。跑得快的孩子能抢到喜糖,喜糖是甜的。过不了多久,新嫁娘的肚子就慢慢大起来,不过我们都不知道孩子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我们的来路乱七八糟的,有些人是在沟里找到的,有些人是在房后头哇哇大哭被他奶奶捡到的…… 那是镶着金边的过往。 小时候学边塞诗,我们摇头晃脑,我们绞尽脑汁想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那时,我们离边塞诗很近很近,咫尺之间。 但长大后才晓得,我们就是边塞之地。 这种课本与现实间的落差使少年们意识到世界的参差。我们忽然回想起来,故乡山脚下曾经看到过鱼类化石,这是几千万年的沧海桑田;祁连山边的匈奴人已经在遥远的历史间遁形,每到夏日,熊熊燃烧的油菜花将大地与天空连接起来;野外孤零零的烽火台上依旧有不灭的青烟燃起——那是牧羊人在取暖;我们还会在中秋节遇到寒流和八月飞雪——我们跟汉唐共享一条长河,他们在上游,我们,也在河里。 我们是一群在历史与现实中的孩童。 这寒冷而肥沃的河西走廊,一块块的绿洲孕育过多少人,曾经有多少双眼睛望过月亮,看见过北斗七星和清晨最亮的那颗启明星。 奶奶病重,需要有血缘的人去河里取一块石头。小叔叔拿着手电筒跑出去,不多时满身寒气地抱着一块石头进了家门。他说,外面亮得很,月亮照着,一路上都没害怕就跑回来了。 中秋节要献月饼。 要给老天爷献月饼,感谢风调雨顺,使五谷茁壮成长。 提前很久就要筹划,甚至嫁出去的女儿也要回来帮忙——人们的谢意太沉重,笼屉巨大,月饼也是车轱辘大的。 腊月里要杀猪宰羊。 春节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感谢山神,感谢土地,庇佑了人们的一年昌顺。 人们讲漂亮的话,穿崭新的衣服,送走灶神,接来家里的祖先,大家一起和和暖暖地过节,过春节。 还有噼里啪啦的鞭炮、热气腾腾的饺子、永远滚烫的暖锅和长久得似乎永远都不熄灭的火炕,这是春节,是盛典。 过了春节,春天来临,大地开始播种,新的一季轮回又开始了。 夹沙、呱呱、筏子面肠,这些深藏在小区域里的食物,它们未曾被人知晓,只是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一代一代传下来,像化石,更像琥珀。 被包裹在透明松脂里的一些瞬间,是由无数人生命的高光时刻凝结而成的、与食物相逢的仪式感。 带着爱和期待,祝福。 我就是目睹了这一切的那个孩子。 我必须写下它们。 写下在西北大地流转千年的那些过往。 食物亦是最重要的载体。 馕、胡饼、锅盔、油饼卷糕,卤肉、腊肉、烤肉、涮羊肉。 所有静默的食物里都藏着千回百转的过往,所有的爱恨情仇都浓缩在某些重要时刻。 我们和食物一起见证。 感恩所有的过往,使我目睹、参与了这一切,更使我在此刻创作了这一切。我并非这里最优秀的孩子,我仅是一个抓起笔来的人,这也是我所能为这片大地做的事。 我应当竭尽全力去描述。 希望我能做到。 ?我们在食物中生活,也被温暖 ?第八届冰心散文奖得主张子艺新作,她眼中的大西北故事 ?广袤的大西北?娓娓道来的日常故事?眼花缭乱的碳水美食 ?镜头式的语言?图像化的叙事?被相机扑捉到的美食 ?新锐设计师?手绘质朴封面,就像西北粗放而珍贵的食材,领略憨纯的西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