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经智慧--提升你的管理能力

兵经智慧--提升你的管理能力
作者: 张岩松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9.30
折扣购买: 兵经智慧--提升你的管理能力
ISBN: 978730249971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原文鉴赏】 有儒将,有勇将,有敢[敢: 勇敢,胆子大]将,有巧将,有艺将。 儒将智,勇将战,敢将胆,巧将制,艺将能。 兼无不神,备无不利。 【白话解说】 将领可分为儒将、勇将、敢将、巧将、艺将等类型。 儒将温文尔雅,足智多谋;勇将勇猛善战,冲锋陷阵;敢将胆略过人,临危不惧;巧将善于制造弓矢机关,以巧制敌;艺将多才多艺,技能出众。 一个将领如能同时具备以上这几种素质,就会用兵如神,战无不胜。 【直观图解】 【制胜秘诀】 俗语说: “千*易得,良将难求。”孙子曰: “将者,国之辅也。”“生民之司命,**安危之主也。”确实,在现代企业经营中,企业竞争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将”——职业经理人之间的谋略与能力的较量。 选将、任将一直是历代帝王十分关注又十分慎重的大事,当今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重视这点,即善于发现**的经营管理者。《兵经·将篇》中揭示了一个**的将领应该具备“智”“勇”“敢”“巧”“艺”五个方面的素质,那样就会“兼无不神,备无不利”。 这五个要素可以分为三大系: “智”“勇、敢”和“巧、艺”。 首先,智是基础,这是一个基本要素,没有它,其余便无从谈起。“勇”“敢”“巧”“艺”则是在智的基础上的四个支撑要素。其中“勇”“敢”可以视为行动要素,“巧”“艺”可以视为创新要素。有了智谋,还需要勇于行动,敢于担当,在战斗的过程中还离不开“巧”和“艺”,要技艺精湛,以巧制敌,富于创新。 再来看一下“勇”和“敢”。在现代汉语中有“勇敢”一词,从词源上看,勇和敢还是有所不同的,“勇”金文的写法上部是“戈”,下部是“用”,“用”亦表音,意思是“用戈者,勇也。”小篆的写法是左面是“甬”,右面是“力”,说明“力”是“勇”的基础。“勇”字的意思是坚强无惧,勇于担当。 金文中的“敢”字,像两只手上下相持,正抓捕一只野兽。从金文到小篆,“敢”字形体不断简化,捕猎的情形变得渐不明朗。汉代的许慎认为,“敢”的本义为进取,是形声字。捕猎需要胆量、胆识和勇气,所以“敢”字有刚毅、果断的意思。“勇”和“敢”合在一起是*佳组合,能够做到既“勇”且“敢”是*理想的状态。 “巧”“艺”也类似于“勇”“敢”,两者结合也体现出叠加效应。“巧”是形声字,指技艺高明、精巧、娴熟。 “艺”原作“执”。甲骨文的字形像一个人跪在地上,小心地捧着小树栽种。金文开始加上“土”字,“种植”的本义*加明显。古人认为栽种和移植苗木都需要一定的技能。因此,又引申出技艺之“艺”,如“园艺”“手工艺”等。随着技艺范围的扩展。又引申出艺术之“艺”。如古代贵族教育子弟的“六艺”,即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写字)、数(算术)等。“巧”“艺”表明一个将领既多才多艺,技能精湛,又机智巧妙,富有灵活性。 总的来说,这五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用“方盒模型”(如图31所示)来描述:我们以方盒盛水的多少来作为评价管理者管理绩效的指标。从图中不难看出,如果缺少了底面“智”的话,其余四条边再长,充其量也只能充当一个通水管道。再来看看四个高,分别表示勇、敢、巧、艺,它们的高度与装水量是正相关关系。 图31《兵经·将》篇五要素方盒模型图 这里我们择其要点,针对“智”和“勇”进行探讨。 一、 “智”——上智与情智 “智”是***审时度势,正确决策必须具有的**才能。我国古代兵法中**重视“智”,《孙子兵法》中提出的为将五条是智、信、仁、勇、严。五条之中,智列**。可见,孙子十分看重智。 那么,究竟什么是“智”呢? 各家做了进一步的解释。有的认为是权变能力(杜牧说: “盖智者能机权识变通也。”),有的认为是“发谋”(梅尧三说: “智能发谋。”),也有的认为是有先见之明(王皙说: “智者先见而不惑。”何延锡说: “非智者不可以料敌应机。”)。 总而言之,既可深谋远虑,又能通权达变,是智的基本含义。 谈到智,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即在中国古代典籍里,智和知是通用的。 古人把知和智打通,其深刻寓意在于: 智慧与知识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如果没有博闻强识,没有丰富的知识,就难以有*顶智慧,从这点看,知识是智慧的基础;反过来,如果有了知识,不能把它提炼、加工、熔铸成智慧,也不可能制定出克敌制胜的良策。也就是说,智慧又是知识的凝聚和升华。 1. 上智 智分为不同的层次,一种是普通人的智,另一种是圣智。前者是指正常思考能力的人都会具有的那种智,圣智是**于一般人思考能力之上的智,故命名为“上智”或“圣智”。 孙子在《孙子兵法》里也举出两个他认为是“上智”之人,一个是吕牙,即姜子牙,也称吕尚、姜尚;另一个是伊挚,即伊尹。孙子云: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孙子兵法·用间篇》)。孙子认为唯有这些“上智”之人,才会使用间谍,才会推出奇谋,才能办大事,成大功。 他们两人的高超智谋,从武王伐纣前发生在姜尚身边的一件事,可见一斑。 大约在公元前1027年,商王朝内部已分崩离析,伐纣时机业已成熟。于是周武王向诸侯们宣布了纣的罪状,带了戎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万人,起兵东征。出师前,依照惯例,武王先用龟甲占卜,结果,得的是凶兆。 兵马未动,又下起了大雨,刮起狂风。雾气弥漫,飞沙走石,很多人认为此时出兵违背天意,唯独吕尚不为所动,且一意孤行。他大骂道: “枯了的龟甲和干死了的耆*(当时占卜用的工具),如何知道凶吉?”他力排众议,坚决主张照原订计划出师。 武王采纳了吕尚的建议,结果在牧野之战中一举获胜。吕尚为什么能独辟蹊径,而不随声附和,在于他有一种*顶的智慧和高超的判断力。在他看来,在决定战争命运的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是**位的。 武王问吕尚: “凡用兵之极,天道、地利、人事三者孰先。”吕尚答: “天道难见,地利、人事易得,天道在上,地道在下,人事以饥饱、劳逸、文武也。故顺天道,不必有吉,违之不必有害。失地利,则士卒迷惑,人事不和,则不可以战矣!”(《群书治要·六韬》) 意思是说: 天道究竟是什么人们看不见,也不必过于相信。顺了它未必吉利,违背了它也未必不吉利。唯有人事,牵涉人的祸福生死等切身利益,是应放在**位来考虑的。 姜尚这种重人谋而轻占卜的思想,在迷信思想泛滥的商周时期,实属难能可贵。 一个人的上智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一般地,上智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全书突出实用性、可读性、鉴赏性,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启迪心智,开阔视野,引人入胜,使职业经理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以及广大读者,掌握经营管理的制胜秘诀,获得多方面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