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万岁
作者简介
王蒙,河北南皮人,1934年生于北京。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7年因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被错划为右派,1963年起在新疆生活工作十六年,1979年调回北京。曾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常委。王蒙的写作以文学为主,兼及思想文化、社会历史和古典文学研究阐释等领域,六十多年来出版、发表作品近两千万字。
内容简介
“姑娘们,现在,我们的幸福泉开始喷水了!” 十八号帐篷前,女七中高二班的孩子们挖了一个小小的“泉眼”。上午九点钟,她们刚刚爬山、看日出回来,不顾疲倦,围了个圈圈,举行“幸福泉开幕典礼”。 梳着短辫子的、身材灵活的袁新枝,郑重而又幽默地作了如上的宣布。然后,她在清脆的掌声中弓下腰,小心翼翼地把“泉眼”上的瓦片挪开。活鲜鲜的水,一下冒了老高,溅湿了袁新枝的绿裙子。水柱接着矮下来,离地只有半尺。 她们拥挤着,用自己的漱口杯,一人接了一杯水。 袁新枝以自由女神高举火炬的姿势把漱口杯举起,忍住笑,庄严地说:“干杯!”杯子叮叮当当地碰在一块。大伙把杯子拿到唇边,仰脖子喝了进去;冰凉、苦涩、带着牙膏味儿。 “棒极了,能气死卖汽水的!”孩子们一边叽喳称赞,一边扭动舌头,吐出沙砾和土块子。 这时,五个穿着裤衩、很有运动员风度的女孩子远远跑来,她们骄傲地挺起胸,克制着倦意。离近了,为首的周小玲喊道: “我们来了,怎么不欢迎啊?”她揩一揩额上淌着的汗。 她们是“红色勇敢者旅行小队”的队员,今天摸黑从城里动身,徒步走来,准备和本班的同学一起参加营火会。 “欢迎,欢迎,请喝幸福泉水!”大家拉住勇敢队的队员,一人灌了一口水。 周小玲挣脱开,哭丧着脸说:“妈哟,一点也不幸福。”又问:“郑波呢?” “郑波在营部开会。” “她妈病了,她舅母让她快回去。” “哦。”大家静下来,袁新枝去找郑波。 孩子们在西郊的草地上露营,三十多个帐篷排成一个凸字。用竹竿和树枝扎起了营门,营门上端插着一排小彩旗,迎风飘舞。彩旗下边,是柳叶编的四个大字:“快乐的营”。 进了营门往左,可以看见高高搭起的塔形的嘹望台。值勤的“哨兵”,扶着军棍,站在台上,警觉地俯视着营地的四周,俯视着田野、道路和池塘。有时也禁不住放松自己的职务,望望空中多变的云彩、时淡时浓的远山的轮廓,和那边堆满石块的高岗子。从那里,清清的河水稀里哗啦地流过来。 每天早晨三四点钟,天还黑,孩子们已经被无边的兴奋搅得睡不下去。谁都不说话,怕吵着别人,只是静静地躺在稻草垫子上,听那清晰可闻的喧嚣音响:有呼号、走步的声音,那是附近的部队为了准备国庆检阅紧张地操练着;有木轮车咯吱咯吱推过;还有从遥远的工地上广播的,随着风一会儿大,一会儿小的评剧唱片《小女婿》和《刘巧儿》;也偶然听见一两句含糊的叫喊,或是火车汽笛的高吭鸣声。不论醒得多么早,不论周围的一切在表面上是多么平静,但孩子们细心地躺在帐篷底下,紧挨着心爱的土地,就总听得见这一切又协调又混乱、又清楚又模糊、又复杂又单调的声音。孩子们从而确信,全体都睡觉的时候是没有的。当辛劳的人们钻入安乐的被窝,轻松地喘上一口气,闭上自己熬红的眼睛的时候,另一些辛劳的人们,已经穿好衣裳,掏出翻在里边的领子,打打鞋上的土,骄傲地奔向自己的生活,担起种种的任务了。生活的旋律就是这样无尽无休,嘈杂而且强壮。 然后太阳升起,新的一天开始。孩子们欢呼野营的每一天,每一天都是青春的无价的节日。所有的一切,都是新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归我们所有。蓝天是为了覆盖我们,云霞是为了炫惑我们,大地是为了给我们奔跑,湖河是为了容我们游水,昆虫雀鸟更是为了和我们共享生命的欢欣。从早到晚,大家远足,野餐,捉蜻蜓,钓鱼,划船,采集野草野花,登高望远……直弄得筋疲力尽。天底下快活的事儿好多哟,从前竟没有做过!这些事儿今天来不及做完,时间过得真快!只得等明天了;明天还不快来,时间过得真慢! 晚上,灼热的空气还没有散尽,就寝号已经吹起来。号手站在野营“仓库”旁边,呜呜地使劲吹,他看着满天的星星,满意地体会着自己地位的重要;又惋惜由于自己一吹,孩子们的欢笑吵闹顿然消失,星星也变得又高又远,只剩下成群的青蛙,它们的大合唱才刚刚开了头儿。 这就是首次的露营生活,在一九五二年夏天,新中国诞生还不到三个年头。 郑波被袁新枝叫了回来。周小玲拉着她的袖子,告诉了她妈妈的情况。她说:“也许不要紧,我妈有老病根,常犯。可是一回去,就参加不上营火晚会了,真有点倒霉。” “岂止有点!简直惨透了!”说这个话的是杨蔷云,郑波的好朋友,她有稍高的个子,肌肉显得紧绷。她没有通常的所谓“美”——修长的眉毛、高鼻梁和小嘴,但是在她的脸上,目光里,却像是拥有照耀一切人的光亮。那丰富的,多变的,不断闪过的表情,使每个注视她的人都会眼花。听周小玲一说,她好像比郑波还着急,右手捏了一下左手的小指头,说:“要是你不在,我们开营火会多扫兴呀。” 郑波说:“我不在要什么紧?你不在才真扫兴呢。对了,我还没喝咱们的幸福水,喝了水,就走吧。” 郑波喝了水,朋友们又活泼了。杨蔷云映了映眼,叹口气说:“我送你上汽车去。”郑波点点头。杨蔷云轻快地跑在前面,向汽车站去了。 周小玲低头钻进十八号帐篷,别人随着进来。虽然这个帐篷最大,而且取去了帐篷“帽”,可是里边仍然显得闷暗,有一股油味。周小玲在堆满了行军壶、绳索和毛巾的一角坐下,两腿弯曲在左边,左手支持着,右拳敲着走累了的双腿。 “好房子!”她摸一摸铺地的草垫,称赞着:“可是太热了。” “不,到早晨可冷呢,那时候,露水湿透了帆布,连头发也像水洗了似的。”别人给她解释。 “我从咱们学校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看看大家被她吸引住了,周小玲又泄气地说:“其实也没什么,我只想用‘惊人’这个词练一练造句。” 杨蔷云跑进来,几乎被伸在稻草上的许多腿绊倒,她说: “你们怎么回事?大白天价跑到帐篷里……” “嘘……周小玲带来了新闻!”别人打断她。 “据说,”周小玲强调这两个字,以开脱自己的责任:“根据上学期的考试成绩,学校要发一批奖章。” “得奖章有什么好处?”眉毛、眼睛、鼻子、嘴、长得聚成一堆的胖胖的吴长福,端正地盘腿坐着问。 “坐电车可以不打票。”李春嘲笑着。 “昨天开了校务会议,据说,下学期起功课要特别特别严了。” “真糟糕,我这一个暑假还没念过书,原来订了个温书计划,一玩,就忘了……” “得了吧,前天我还看见你温代数。” “想想吧,明年就是高三,本来高三的功课就够紧的,再普遍地严一家伙,那可怎么办?” “要得奖章准有你……” “你敢说!” “我就怕代数……”大家议论起来。 “还提考试成绩呢,”蔷云好像不太相信周小玲的消息:“上学期我有半学期没上课,在节约检查委员会誊写材料,大考时候我真怕不及格!” “是啊,上学期谁也没塌下心念书,为什么要发奖章呢?”袁新枝问。 “为了让你下学期塌下心念书瞬!”李春的话好像从鼻子里说出来,然后她仰头躺下,从帐篷洞口望着远处的天空。 安静了一会儿,有的想起自己没考好的功课,有的暗暗估计谁可以得学习优良奖章,有的已经过虑地想到了升高三、温课、毕业和升学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