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美术

2023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美术
作者: 编者:中公教育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责编:夏丹
出版社: 世图出版公司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52.00
折扣购买: 2023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美术
ISBN: 9787510066818

作者简介

中公教育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 中公教育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是中公教育旗下研究教师招聘考试研究与辅导的部门,多年来始终坚持“学员第一”的理念,汇聚了数十位兢兢业业的辅导与研究者,坚持紧扣考试自主研发。

内容简介

第一部分 ?美术学科专业知识 |考情简报| 本部分主要呈现了教师招聘考试中涉及的美术概论及基础知识和技能、中国美术史和外国美术史,旨在帮助考生建立系统的美术专业知识结构,期望考生学习之后获得成为教师应必有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第一章为美术概论及基础知识和技能,美术概论和美术基础知识多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美术技能多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第二章为中国美术史、第三章为外国美术史,这两章的考点在主观题和客观题中均有涉及。 从题目分布情况上看,一般情况下第二章、第三章占比较多,第一章占比相对较少。本书为通用版本,各个省份在题目分布上也存在差异,需要考生依据自身情况斟酌,精准复习。 从题目特点上看,第一章主要为美术专业相关的概念和理论、绘画技法,例如2022年福建省考查了美术的基本特征,解答该题就需要考生牢固掌握美术的基本特征的内容。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涉及各时期的美术流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等,例如2022年江西省多题考查涉及作品和作者的对应性,解答此类题目就需要考生对各个时期的人物和其作品,乃至艺术特色有充分的了解,攻克“易混淆”的困难。 备考重难点 第一章:对美术的本质、美术的基本特征、美术的门类等内容在识记的基础上进行理解记忆。此外,美术的创作也是考查的难点,在绘画技法的练习上,要尽可能全面,尝试按类型进行创作练习。 第二章、第三章:对各个地区、各个时期的美术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艺术风格重点识记。此外,结合教材中出示的图片对作品的画面内容进行记忆,例如陕西、山西、浙江、江苏、湖南这些省份的一些考题中出现过作品图片。 第一章?美术概论及基础知识和技能 |知识结构| 第一节?美术概论 一、本质论 考点1?从创作主体解释美术 表1-1-1-1?从创作主体解释美术 学说 理念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情感说 美术是情感的传达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 表现说 美术是心灵的表现 ①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美学原理》:艺术是主观精神的产物,是直觉的创造,是艺术家“诸印象的表现”,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艺术是幻象或直觉”。 ②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主张“表现活动”可以仅仅在艺术家的头脑中发生 无意识说 美术是本能 欲望的表现 ①奥地利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家都是被性本能的需要所驱使的人,而被压抑的性本能欲望正是生命和艺术的驱动力。 ②瑞士精神病理学家荣格,用“集体无意识”替代“个人无意识”,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普遍性精神,是人类原始心理经验历史积淀的结果,而艺术所表现的正是这种“集体无意识” 游戏说 美术是自由的游戏 ①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艺术本质上“是自由的”“好像只是游戏”“是对自身的愉快的,能够合目的的成功”。 ②德国思想家席勒,“艺术是自由的女儿,她只能从精神的必然而不能从物质的最低需求接受规条”“正是游戏而且只有游戏才使人成为完全的人”。 ③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认为艺术和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游戏 自娱说 美术是自我娱乐 中国元朝画家倪瓒,“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考点2?从主客体关系解释美术★★ 表1-1-1-2?从主客体关系解释美术 学说 理念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理念说 美术是理念的 感性显现 ①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念”是美术的最终根源,美术与“理念”存在间隔,是“理念”的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 ②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是“理念”的感性形象的显现,比之自然是具有真正的美的。 ③中国六朝时期画家宗炳,《画山水序》:“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 模仿说 美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①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艺术模仿自然,显然也是如此:绘画混合白色和黑色、黄色和红色的颜料,描绘出酷似原物的形象”。 ②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 ③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实际上是模仿”“人从孩提的时候起就有模仿的本能”。 ④意大利画家达·芬奇,认为自然是艺术的源泉。他说:“绘画是自然界一切可见事物的唯一模仿者……是自然的合法的女儿,因为它是从自然产生的” 巫术说 美术是巫术模仿 ①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该学说认为原始艺术是一种巫术模仿,由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 ②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将原始巫术分为交感巫术和模仿巫术,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巫术。 ③法国艺术理论家雷纳克,认为原始洞穴壁画和原始雕刻等原始美术不是观赏对象,而是巫术模仿 师造化说 现实是绘画的 根源,强调画家向自然学习 ①南北朝姚最,《续画品》:心师造化。 ②唐代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③五代荆浩,“度物象而取其真”。 ④明代王履,“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 ⑤明代袁宏道,“善画者师物不师人,善学者师心不师道,善为师者师森罗万象,不师先辈” ?典型例题?(2022·江西·单选)(??)坚持模仿说,认为自然是艺术的源泉。 A.达·芬奇 B.柏拉图 C.黑格尔 D.康德 【答案】A。 1.【常考题型】单选、多选题 2.【高频考点】 (1)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2)柏拉图——“理念说”。 考点3?从美术本体——形式解释美术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用数与节奏的和谐的原则解释美术,发现了“黄金分割”的比例(最美的矩形的长与宽的比例成1∶1.618),并认为圆球形是最美的图形。毕达哥拉斯受到音乐节奏的启发,最早提出了“美在数的和谐”。 18世纪,英国画家贺加斯称波状线和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 19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也认为绘画的根本在于形式:“形式——一切决定于形式。” ?典型例题?(2020·天津·单选)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答案】A。 考点4?美术的社会本质 美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美术能够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美术与经济基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美术与社会生产。马克思把“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从人的社会本质是生产实践活动的观点出发,把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看作是一种生产形态,看作是人的一种生产实践活动。 二、创作论 考点1?创作主体——美术家 美术家的修养主要包括:①美术家的艺术天赋与专业技能;②美术家的审美观念与艺术情趣;③美术家的文化素质与思想修养;④美术家的生活体验与艺术实践。 考点2?美术的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表现三个阶段。 1.艺术体验 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是指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灵里的积淀。它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 艺术体验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②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现;③创作欲望的萌动和创作动机的生成。 2.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对生活素材进行概括、提炼、加工、组合,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艺术构思中常见的和重要的心理现象有回忆与沉思、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意识与无意识。 3.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是艺术家将自己的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形式得以显现,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境和形象体系的过程。艺术创作的最终成果是艺术作品。艺术表现在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是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得以表现的前提。 知识拓展 郑板桥通过观察和艺术实践,提炼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论,对应的就是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眼中之竹”是自然实景,强调对自然的观察和从中体验画意,是艺术体验阶段;“胸中之竹”是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对生活素材进行概括提炼、加工组合,是艺术构思阶段;“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实现,是艺术意象物化的艺术表现阶段。郑板桥把主观与客观、想象与现象、艺术与真实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 ?典型例题?(2019·广东·单选)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精辟地论述过其画竹过程的三个阶段,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从艺术创作过程来看,上述分别对应的三个过程阶段是(??)。 A.艺术构思—艺术体验—艺术表现 B.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表现 C.艺术构思—艺术表现—艺术体验 D.艺术体验—艺术表现—艺术构思 【答案】B。 考点3?美术创作的心理活动 1.美术创作中的心理要素 (1)直觉 直觉是指以实践为基础的整个认识过程中的有机因素,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因素。 (2)记忆 与美术创作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形象记忆和情感记忆。 形象记忆,也叫映象记忆或表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重现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情感记忆,也叫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3)联想 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尤其是构思活动中,联想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些具体的表现手法如象征、寓意、隐喻、暗示等,也都与联想有关。例如,中国画中的猫蝶、松鹤象征长寿,梅、兰、竹、菊比喻品德清高等。 ?典型例题?(2022·江西·单选)在美术创作中联想占有重要地位,一些具体的表现手法,如象征、寓意、隐喻、暗示都和联想相关。下列作品不象征长寿的是(??)。 A.松鹤 B.麻姑 C.猫蝶 D.竹菊 【答案】D。 (4)理解 在美术创作中,理解这一心理因素包含多层意义:对于不同于生活真实的艺术真实或艺术假定性的理解,对于事物的象征意义、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等的理解,对于形式的意义的理解等。 (一)本书是中公教育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图书研发团队在深入研究历年试题及考试要求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 (二)本书依据考试要求编写,紧随考试形式变化,分析命题规律,优化图书内容,将考试试题和考点紧密结合起来。 (三)本书对考试要求专业解读,详细讲解重难点,层次分明。并在正文部分穿插典型例题、知识拓展、易混辨析等版块,对教材要点进行必要的拓展延伸,便于考生巩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