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山西人民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6.80
折扣购买: 纳兰心事几曾知
ISBN: 9787203101642
王充闾 作家、学者,毕业于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营口*报社副刊编辑,省委**秘书,营口市副**兼市政协**,辽宁省委**、宣传部长,中国作协第五、六届**团委员、第七届名誉委员,省作协**、名誉**,兼任南开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华诗词学会顾问。长期从事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著有《文在兹:王充闾散文选》《秋灯史影》《王充闾散文集》《中国好文章:古文卷》《域外集》等。其作品《柳荫絮语》获19**年辽宁省文学创作“丰收奖”一等奖;散文《长岛诗踪》《情满**岛》分别获1991年“五彩城”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1993年人民*报“中国匹克”杯精短散文征文一等奖;散文集《春宽梦窄》1997年获东北三省作协联合举办的“东北文学奖”一等奖,1998年获全国“鲁迅文学奖”**散文作品奖。作品译成英文、阿拉伯文。
当然,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女真上层统治 集团,也和前朝的契丹、身后的蒙元一样,当他们从 漠北的*原跨上奔腾的骏马驰骋中原大地的时候,都 在农耕文化与游猎文化的撞击与融合的浪潮中,自觉 不自觉地经*着新的文明的洗礼,面临着一场勃兴与 衰颓、生存与毁灭的严峻考验。 本来,女真人主要是生活在白山黑水的森林地带 ,从事渔猎和粗放型的农耕以及作为经济补充的定居 型的畜牧生产,与生活在*原上的游牧民族有很大的 区别,而与汉族人生活方式则比较接近。这是他们接 *“汉化”的重要背景条件。又兼随着金人铁骑的* 事扩张,以及作为金朝基本国策的大批汉人北迁和女 真人的徙居中土,使他们有*多的机缘与汉文化接触 。这样,他们便面临着一个极为严峻的现实课题,就 是作为文明程度相对低下的女真族与经济、文化高度 发展的汉族自然融合与同化的问题。民族融合的首要 条件,是必须各族人民在一起生活。而金代统治者挺 进中原的*事行为和“内迁外徙”的重要国策恰恰提 供了这一条件。 北宋时期,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对女真这个北 方游猎民族的吸引力和融摄力是巨大的。儒家思想是 汉文化的核心。金**时,一批望风归顺或被迫羁留 的辽、宋两朝汉官,首先把儒家思想带了进来,并为 金王朝初步制定一套君臣朝仪制度,*到了举朝欢迎 。熙宗朝正式确认儒家思想为其统治思想。鉴于熙宗 和海陵王先后惨遭杀害,篡弑行为屡屡发生,金世宗 践位后,*把中原地区儒家的忠君、孝亲的纲常伦理 ,视为维护统治、协调君臣关系的法宝。 从铁一般事实中,金朝君主逐渐领悟到,马上得 天下,不能马上治之。要巩固已经取得的统治地位, 进而统一全国、君临天下,还须在创建“剑与火”的 赫赫武功的同时,有效地饱吸汉民族的文化乳汁,全 面借鉴历代中原王朝治国驭民的统治经验。 金朝统治者出于对文化载负者的敬重和对汉文化 的认同,早在立国之初,就采取了“借才异代”的特 殊政策。他们多方延揽中原文士,曾经委派专人赴山 西访寻北宋名臣富弼、文彦博、司马光的子孙;还发 出诏令,要求河北各州县四出寻索进士、举人。对于 由宋人金的使者,特别是硕儒名士,他们都设法加以 挽留。为了罗致人才,金太宗于天会元年实施开科取 士。灭辽、侵宋过程中,女真统治者曾反复强调,必 须尽力保护图书典籍,并指名索要国子监博士和太学 生。汴京城破,金廷明令戒杀儒士,说“秀才懑悫, 忠孝为国,不要杀他”。 随着北宋王朝倾覆,徽、钦二帝被掳,大量中原 文物尽人女真铁骑的囊橐。从显性文化范畴的礼乐、 仪仗、典籍,到隐性文化范畴的封建等级制度、儒家 正统观念以及讲排场、图阔气的贵族生活方式,都* 到了女真统治者的倾慕。他们并没有把中原文明付之 一炬,而是毫不迟疑地主动地接*了汉文化的浸染与 本套丛书精选夏坚勇、王充闾、诸荣会、詹谷丰、王龙五位实力作者作品,收录其获奖作品,倾情打造**历史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