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的英文课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2017),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同时也是一位资深外文学者和教育者。
内容简介
我们所以博览群书,是因为无法广交益友。”一位现代诗人这样说过。生也有涯,恓恓惶惶的现代人,谁也不能识尽天下的智士。退而求 其次,只好博览群书了。可是现代的知识,不但日积月累,抑且日新月 异,书刊之多,何止汗牛充栋?无论一个人多么博览,而且精选,迟早 他得承认,永远有更多更多的书等他去读,永远有卷帙浩繁的名著、杰 作,在内行人看来,都是那一行那一科的基本常识,可是对于一般的读 者,恐怕只能始于传闻,终于纳罕,永远是一个谜了。折中之道,便是 将各行各门的大师和专家汇于一卷之中,人各一篇,逐篇读来,该有遍 访名师之趣,而无单调偏狭之感。政治大学西洋语文系新编的《大学英 文读本》,便是这种构想的尝试。 我一直认为,大学的英文读本,应该一箭双雕,不仅旨在提高学生 的英文程度,更应在课文的编选和阐扬上,扩大他们的见识,恢宏他们 的胸襟,锻炼他们的美感,并且鼓舞青年特有的旺盛的好奇心。新编《大 学英文读本》,对于课文的要求,除了内容的深度和时代性之外,强调的 正是这种兴趣的多般性。三十三篇课文,以内容而言,有诗,有散文,有文学和艺术的论述,也有教育、哲学、历史、生理、太空、宗教与科学等等的文章。至于作者的阵容,从萧伯纳到弗罗斯特,从济慈到希区 考克,从爱因斯坦到毕卡索,更是多彩多姿,并不限于英美的大师。 本书的编选,纯然针对中国的大学生,因此在取材上,也兼顾到中国古典的英译。压卷的五篇选文,依次是《论语》五十节(超过《论语》 全书的十分之一),《庄子》五节(摘自《至乐》《大宗师》《齐物论》《秋 水》诸篇),《史记》的《李将军列传》,罗素的《中西文明的比较》,汤 恩比的《我为什么不喜欢西方文明》。这样子的取材和编排,我自命是“革命性的”,不免有点沾沾自喜。我这样做,一则希望中国的大学生,西方文化的对照甚至挑战之下,对于本国文化能有更客观也是更深切 的体认;二是希望他们,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也日益重要的 70年代,面对外国人士的问题,不致茫然,如果他们有志在国际的学术界研 阐中国的文化,这几篇选文的浅尝,未始不是一个好的开端。 英文教师可针对他班上学生的程度和背景,调整自己的进度和比重。如果学生程度不高,不妨先教《离家》和《回忆母亲》等几篇。如果是法 学院和理工学院的学生,该会喜欢史科尼考夫的那篇《技术与世界政局》。中文、历史、哲学、教育等系的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几篇,该有共同的 兴趣。而无论是男生或女生(也许我该说“无论女生或男生”吧),尤其 是可怜的男生,读罢孟太古《女人天生优越论》,是不可能没有一肚子的 话要说的,也许教师正可借此引发一次轰轰烈烈的辩论比赛吧。有不爱看 电影的大学生吗?如果没有,老师啊,教到希区考克导演的《新铸的语言》 时,包你班上没有人对着窗外发愣——如果你对电影不太外行的话。 本书的注解全用英文,附于课文之末,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抉发题旨与文义,第二部分简述作者生平,第三部分则为生字与成语等等的逐 条诠释,可谓详尽,甚至便于自修。注解应用中文或英文,诚然见仁见智, 难有定论。本书用英文注释英文,无非意在迫使学生放弃中文这根“拐杖”,破釜沉舟,义无反顾而已。有些地方,也许注解本身也需要注解,不是有了注解,便没了问题。不过,既然是来游泳的,何惧乎水?不呛几口水,怎么学得会游泳呢? 一九七三年九月二十日 于指南山下 余光中亲编英文课本重磅出版 一代中文大师的英文博雅读本 。※隐藏的外文名家 余光中乃外文系出身,曾就读于金陵大学、厦门大学和台湾大学外文系,在台湾、香港和大陆的漫长岁月多任教于外文系。深厚的外文功底滋养了他的中文创作,成就了一代中文大师。 ※高超的教育理念 本书于一九七○年代台湾外文学界改革运动中应运而生,内容与形式独树一帜,带有浓厚余氏色彩,集中体现了其高超的英文教育理念。 ※荟集多学科名家名篇 全书33篇选文,既有莎士比亚诗歌、艾略特诗论、契诃夫短篇小说,也有希区柯克电影论、毕加索艺术论、中国经典名篇,又有大学理念、中西文化对比、女性意识、科技发展、宗教观点、环保议题与国际政治等文章。 ※文章注解详尽 如临大师课堂 本书注解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作者生平,第二部分抉发题旨与文义,第三部分为生字与成语等的逐条注释,层次分明,便于自修。 ※豪华翻译阵容 英汉双语呈现 邀请清华、北大、北外、上外等海内外多所高校英语名师和顶尖学者联袂翻译,读者可领略两种语文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