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雪春秋

澡雪春秋
作者: 何向阳|责编:陈富余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66.00
折扣价: 44.90
折扣购买: 澡雪春秋
ISBN: 978710807472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在被鲁迅称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的 3 月 18日的此后 20 天里,先生一共写了 8 篇短文,从《 华盖集续编》与《野草》里我们不难找到那些日期,3 月 18日、25 日、26 日,4 月 1 日、2 日、6 日、8 日、10 日,后两个日期是收在《野草》中的;这种情 景使我在翻读时经常陷入对以往阅读岁月的思索,收入 中学教材(读本)的一些《野草》中的文字,如十四五 岁背诵过的《秋夜》《风筝》《雪》,都一味地压抑凛 冽,太过凄清,而无冰结的热烈;我是较晚接触到《死 火》的,那种概括与自况让人读之是《秋夜》等篇所无 法比拟的。长期以来一直奇怪于中学课本收录者的视角 ,那个最早在一个少年心目中以作家形式存在的文学史 ,那个以作品在一个稚幼的意识里打下的第一道痕迹, 该是怎样的呢?以什么样的标准,如果真有标准的话, 或者最起码的对事实尊重的依据;记忆中的中学教材里 没有《复仇》《影的告别》《过客》《死火》《墓碣文 》《死后》,甚至《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 一觉》,也许是无法承受那种艳冽附加之上的撕裂感, 不是指十四五岁的少年学生,也不只是那编选教材的人 ,而是这一民族遗传到了不自觉状态的一种几近本能的 对苦痛的拒绝。如果我是一个中学毕业后即报考了理科 专业的学生,如果我没有选择中文为专业或者大学毕业 后(前面的问题同样存在于中文本科专业书中)没有因 对文学的挚爱而从事于其他工作——不继续于我现在的 文学研究专业,可能会因为那几乎是删除了现代文学中 最菁华的少年课本的误导而与一位诞生于最黑暗处的真 正思想者失之交臂。对于 3 月 18 日的事件,中学课 本里选了《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记叙文的范例仍标识 着血迹的浓度,虽然这是鲁迅先生在记述那一事件时的 很压抑的文字,语气也因之较为平和——离事发当天已 有两星期过去了,作为一篇为抵抗快要降临的“忘却的 救主”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悼文,也是追述大于激越的 ,但仍可触到那不惮于的姿态。   这一姿态,与写于《铸剑》同时期的《野草》 证明了前文中侠超出背景部分的,是《复仇》《复仇( 其二)》,那不顾看客的将要拥抱将要杀戮的“他们” 对立于广漠的旷野之上、裸着全身、握着利刃的形象是 寓言的,而《复仇(其二)》中的被钉上十字架、悬在 虚空中的“他”却是宗教的,好像是《铸剑》那黑色人 的分身,或是前身。鲁迅的侠士总是无名的,着青衣的 黑色人,他们,他,没有名姓,仿佛历史中周游于各个 时代的影子,一个不需要现实命名定位到具体的永恒者 ;而这种无名状态也正是侠这一文化在中国主流文化中 命运的缩写。较之历代文人的总结,鲁迅先生更彻底到 连侠士这个词都不用,《铸剑》的史的缘起《三王墓》 里还以“客”来做侠客的代称,那么到了《铸剑》则连 这样一个语词都遭到了回避,正如黑色人对“义士”的 否定——“你再不要提这些受了污辱的名称”,这是不 同于侠文化史中的以立名以荣誉作为目的的侠的,鲁迅 在此与侠文化内部的侠也划清了界限;另有一个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