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教育救国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 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随着战火蔓延,平津地区 的教育文化事业遭受前所未 有的摧残。北京大学、清华 大学相继被日军占领,南开 大学更是被日军炮火摧毁, 几成废墟。 国难当头,为保存中华 文化教育命脉,三校被迫南 迁,合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并于1937年11月1日正式 开课。不久,南京沦陷,战 火逼近武汉、长沙。日机空 袭日益频繁,长沙临大已不 能维持正常的教学。几经研 究,临时大学决定西迁昆明 ,继续办学。 1938年2月中旬,三校师 生从长沙出发,经海陆两路 分批前往昆明。 1938年4月,师生陆续抵 达昆明,长沙临时大学更名 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三校从平津辗转南下湖 南长沙,旋又西迁昆明,虽 历经磨难、流离千里,而弦 歌不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不仅是一次文化的迁移 ,更是一次教育的长征。 而值此国难之际,三校 爱国救国传统益发彰显,最 终会聚昆明,开启了西南联 大教育救国的恢宏篇章。 “五四”传统与爱国三问 1935年,华北已成危局 。这一年南开大学的开学典 礼上,校长张伯苓对学生提 出了三个振聋发聩的问题: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 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 ”这便是著名的“爱国三问” 。 国难之际,南开有此爱 国之问,虽是呼应时局,追 根溯源,也与学校的办学目 的和办学传统有着紧密的关 系。与之类似,爱国传统在 北大、清华早期的办学历程 中,同样是非常凸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