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孤儿(译文名著精选)
作者简介
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1812年生于英国的朴次茅斯。父亲过着没有节制的生活,负债累累。年幼的狄更斯被迫被送进一家皮鞋油店当学徒,饱尝了艰辛。狄更斯16岁时,父亲因债务被关进监狱。从此,他们的生活更为悲惨。工业革命一方面带来了19世纪前期英国大都市的繁荣,另一方面又带来了庶民社会的极端贫困和对童工的残酷剥削。尖锐的社会矛盾和不公正的社会制度使狄更斯决心改变自己的生活。15岁时,狄更斯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抄写员并学习速记,此后,又在报社任新闻记者。在《记事晨报》任记者时,狄更斯开始发表一些具有讽刺和幽默内容的短剧,主要反映伦敦的生活,逐渐有了名气。他了解城市底层人民的生活和风土人情,这些都体现在他热情洋溢的笔端。此后,他在不同的杂志社任编辑、主编和发行人,其间发表了几十部长篇和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雾都孤儿》、《圣诞颂歌》、《大卫·科波菲尔》和《远大前程》等。 狄更斯的作品大多取材于与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相关联的事件。他在书中揭露了济贫院骇人听闻的生活制度,揭开了英国社会底层的可怕秘密,淋漓尽致地描写了社会的黑暗和罪恶。本书起笔便描写了主人公奥利弗生下来便成为孤儿,以及在济贫院度过的悲惨生活。后来,他被迫到殡仪馆做学徒,又因不堪忍受虐待而离家出走。孤身一人来到伦敦后,又落入了窃贼的手中。狄更斯在其作品中大量描写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对平民阶层寄予了深切的向情,并无情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制度。他在小说描写的现实性和人物的个性化方面成绩是突出的。他成为继莎士比亚之后,塑造作品人物数量最多的一个作家。
内容简介
有那么一个市镇,由于种种原因,还是姑隐其名 为妙,我也不打算给它虚构一个名字。在那里的一些 公共建筑物中,也有一个历来普遍设立在各大小城镇 的机构,即贫民习艺所。本章题目中有他名字的那个 凡人,便在这贫民习艺所里出生;确切的日期我就不 必赘述了,反正对读者说来无关紧要,至少在目前这 个阶段还无关紧要。 在教区医生把那个婴儿接到这个充满愁苦和烦恼 的世界上来以后,他能不能存活并获得一个名字,在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曾经是个很值得怀疑的问题。很可 能这本传记根本不会问世,或者即便问世也只有寥寥 数页,不过它将具备一个无可估量的优点,即成为古 往今来世界各国文献所载的传记中最简略而又最可信 的一个典范。 虽然我无意断言,在贫民习艺所里出生这件事本 身是一个人最幸运和最值得羡慕的机遇;但我确实认 为,在当时的具体情况下,这对于奥立弗·退斯特来 说是再好不过的了。事实上,要奥立弗·退斯特自己 发挥呼吸的功能相当困难。呼吸本来是一桩麻烦的事 隋,而习惯偏偏使它成为我们得以自然地生存的必要 条件。有一会儿工夫,他躺在一块小小的褥垫上喘个 不停,在阳世与阴司之间无法保持平衡,因为重心决 然倾向于阴司一边。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倘若奥立弗 周围都是知疼着热的奶奶姥姥、忧心如焚的姑姑阿姨 、经验丰富的保姆和学识渊博的大夫,他必定马上给 整死,这是毫无疑义的。然而当时婴儿身边只有习艺 所收容的一个老贫妇,她难得捞着点儿外陕啤酒,喝 得颇有些迷迷糊糊;还有一位按合约规定干这等差使 的教区医生,此外一个人也没有。奥立弗和造化之间 的较量见了分晓。结果是:奥立弗经过一番奋斗,一 口气缓了过来。他打一个喷嚏,哭出声来,哭声之响 自然是可以预料的,因为该男婴在大大超过三分十五 秒的时间内,竟一直不具备嗓门儿这一非常有用的附 件。就这样,他向贫民习艺所里的人们宣告:该教区 又背上了一个包袱。 奥立弗刚以事实证明他的肺部功能健全、活动自 如,胡乱扔在铁床上的一条拼布被子便窸窸窣窣地开 始蠕动,一个年轻女子有气无力地从枕头上仰起毫无 血色的面孔,用微弱的声音含糊不清地吐出这样几个 字来: “让我看一看孩子再死。” 医生面朝壁炉坐着,把两只手掌烘一会、搓一阵 。听到那女子说话,他便站起来走到床前,态度意想 不到地和善,说: “哦,你还谈不上死呢。” “上帝保佑,可不能让她现在就死,不能,”充 当护士的老贫妇插嘴道。她刚才一直在角落里品尝一 只绿色玻璃瓶中物,显然十分得意,这时急忙把瓶子 塞进兜里去。“上帝保佑,可不能让她现在就死。先 生,等她活到我这把年纪,自己生上十三个孩子,除 两个外一个个都死掉,而且剩下的两个也跟我一起待 在习艺所里,那时她就会懂得犯不着这样激动了,上 帝保佑!姑娘,还是想一想做母亲的滋味吧。瞧,多 可爱的小乖乖。想一想吧!” 看来,用做母亲的前景来安慰产妇的这番话并没 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产妇摇摇头,向婴儿伸出两只手 。 医生把婴儿放到她怀里。她用冰凉苍白的嘴唇热 烈地吻婴儿的前额,双手抹了一下自己的脸,目露狂 乱的异光向周围看看,打了一个寒战,身子朝后一仰 ——便死了。他们给她揉胸、擦手、搓太阳穴,可是 血液已不再流动。他们说了几句想唤起希望和给予安 慰的话。然而在这以前,她看不到希望、得不到安慰 的时间实在太长了。 “完了,辛格米太太!”医生终于说。 “啊,真可怜,完了!”护士说着把绿瓶子的软 木塞拣起来,那是她俯身去抱婴儿时掉在枕头上的。 “真可怜!” “护士,要是孩子哭闹,你尽管叫人去找我,” 大夫说,一边慢条斯理地戴上手套。“这小家伙很可 能不太安生。他闹得厉害,你就给他喂一点粥。”他 戴上帽子,向门口走去的时候在床边立停片刻,又说 :“这女的相貌长得倒不错;她是哪儿来的?” “昨天晚上教区济贫专员吩咐把她送到这儿来, ”老妇人答道。“人家发现她倒在街上,大概走了不 少路,鞋底都磨烂了。不过她到底打哪儿来,上哪儿 去,谁也不知道。” 大夫向死者俯下身去,举起她的左手。 “又是老故事,”他摇摇头说,“没有结婚戒指 。唉!祝你晚安!” 可敬的大夫吃饭去了,护士又就着绿瓶子喝了几 口,然后在炉前一张矮椅子上坐下,开始给婴儿穿衣 服。 从小奥立弗·退斯特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一个人 的服饰真是法力无边!他本来裹在一条迄今为止是他 惟一蔽体之物的毯子里,既可能身为贵胄,也可能是 乞丐所生;旁人眼光再凶也难以断定他的身价地位。 现在,一件旧的白布衫(因多次在类似的情况下用过 ,已经泛黄)套到他身上,他立刻就被贴上标签归了 类。从此,他就是一个由教区收容的孩子、贫民习艺 所的孤儿、吃不饱饿不死的卑微苦工,注定了要在世 间尝老拳、挨巴掌,遭受所有人的歧视而得不到任何 人的怜悯。 奥立弗哭得相当起劲。他要是知道自己是个孤儿 ,命运全视教会执事和济贫专员是否能发慈悲而定, 恐怕还会哭得更响哩。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