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敦煌文艺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2014年年度精选集(读者乡土人文版)
ISBN: 9787546807928
山西,山西 文_柴静 我出生在年的山西。山西姑娘没见过小溪、青山 之类的景致,基本上处处灰头土脸,但凡有一点诗意 ,全从天上来。苦闷时也只有盯着天看,晚霞奇诡变 化,觉得未来有无限可能。阵雨来得快,乌黑的云团 滚动奔跑,剩了天边一粒金星没来得及遮,一小粒明 光闪烁,突然一下就灭了。折身跑时,雨在后边追, 卷着痛痛快快的土腥气扑过来。 一 2006年我回山西采访,在孝义县城一下车就喉头 一紧。同事说:“哎,像是小时候在教室里生煤炉子 被呛的那一下。” 是,都是硫化氢。天像一个烧了很长时间的锅一 样盖在城市上空。一眼望去,不是灰,也不是黑,是 焦黄色。去了农村,村口有一所小学,一群小孩子正 在剪小星星往窗户上贴。有个圆脸大眼的小姑娘,不 怕生人,搬个小板凳坐在我对面,不说话先笑。 我问她:“你见过星星吗?” 她说:“没有。” “见过白云吗?” “没有。” “蓝天呢?” 她想了好久,说:“见过一点点儿蓝的。” “空气是什么味道?” “臭的。”她用手扇扇鼻子。 6岁的王惠琴闻到的是焦油的气味,不过更危险 的是她闻不到的无味气体,那是一种叫苯并芘的强致 癌物,超标9倍。离她的教室50米的山坡上,是一个 年产万吨的焦化厂,对面100米的地方是两个化工厂 ,她从教室回家的路上还要经过一个洗煤厂。不过, 即使这么近,也看不清这些巨大的厂房,因为这里的 能见度不到10米。 村里的各条路上全是煤渣,路边庄稼地寸草不生 。在这焦黑的土地上,她的红棉袄是唯一的亮色。 二 我家在晋南襄汾,岁前住在家族的老房子里,清 代的大四合院,砖墙极高,朱红色的漆已剥落的门口 有只青蓝石鼓,是我的专座,磨得溜光水滑。奶奶要 是出门了,我就坐在那儿,背靠着凉丝丝的小石头狮 子,等她回来。 一进门是个照壁,上面原来是朱子家训:“黎明 即起,洒扫庭除……”北厦有两层,阁楼不让上去, 里头锁着檀木大箱子,大人说有鬼。小孩们不敢去, 手脚并用爬上楼梯往里看一眼,太阳照透了,都是陈 年尘烟。小孩儿总是什么都信,大人说这房子底下有 财宝,我们等大人们中午都睡着了,拿着小铲子,到 后院开始挖坑,找装金元宝的罐子。 一下雨就没法玩了,大人怕在积了水的青砖院子 里滑了脚。榆木门槛磨得光滑又暖和,我骑坐在上头 ,大梁上的燕子一家也出不去,都呆呆地看外头。外 头槐绿榴红,淋湿了更鲜明。我奶奶最喜欢那棵石榴 树,有时别人泼一点水在树根附近,如果有肥皂沫, 她不说什么,但一定拿小铲铲点土把肥皂水埋上,怕 伤着树。 那时候,河边还有明黄的水凤仙,丁香繁茂,胡 枝子、野豌豆、白羊草……蓝得发紫的小蝴蝶从树上 像叶子一样垂直飘下来,临到地上了才陡然一翻。还 有蟋蟀、蚂蚱、青蛙、知了、蚯蚓、瓢虫……那时候 吃的也多,把青玉米秆用牙齿咬开,嚼里面的甜汁。 挖点马苋菜回家拿醋拌了,还有一种灰白的蒿,回去 蒸熟与碎馒头拌着蒜末吃,是我妈的最爱。最不济, 河滩里都是枣树,开花时把鼻子塞进米黄的小碎蕊里 拱着,舔掉那点甜香,蜜蜂围着鼻子直转。秋天我爸 他们上树打枣,一竿子抡去,小孩子在底下捡拾。 三 河边上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盖纺织厂、纸厂、 糖厂、油厂……柏油路铺起来,姐姐们进了厂工作, 回来拿细棉线教我们打结头。那时,工厂里有热水澡 堂,姐姐们带我们去洗澡,她们揽着搪瓷盆子冲着看 门的男子一点头,笑意里是见过世面的自持。纺好的 泡泡纱做成灯笼袖小裙子,我穿一件粉蓝的,我妹的 是粉红的,好不得意。 人人都喜欢工厂,厂门前有了集市,热闹得很, 大喇叭里翻来滚去唱“甜蜜的生活,甜蜜的生活,无 限好啰喂……” 声震四野。有露天电影,小朋友搬一张小板凳占 座位,工厂焊的蓝色小铁椅,可以把红木板凳挤到一 边去。放电影之前,常常会播一个短纪录片,叫《黄 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说的是临汾。我妈带我们姐 妹去动物园时,每次都要提醒“电影里说了,树上的 柿子不能摘,掉下来也不要捡,这叫花果城”。 P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