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词选讲
作者简介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1950年代任台湾大学教授,并在淡江大学与辅仁大学任兼职教授。1960年代应邀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后定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曾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再度赴美,在耶鲁大学、印地安那大学讲学,1991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自1970年代末返大陆讲学,先后任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客座教授,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设立“驼庵”奖学金。2008年,荣获中华诗词学会颁发的首届“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2012年6月获聘中央文史馆馆员,2013年荣获由中央电视台、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共同主办的“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 叶嘉莹一直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的教研,擅长以深入浅出的文字,把当代西方文学概念融会、应用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探讨和诠释中。她天资敏慧,才思出众,加上典雅细腻的文笔,以及浮世坎坷的忧患经历,使她在谈诗论词之际,以直悟配合精析,见解独到,卓然成家。
内容简介
第一讲 清词的复兴 清朝的词在中国文学历 史上,是词这种文学体式的 复兴时代。为什么说是词的 复兴时代呢?因为从宋朝以 后经过了元和明两朝,而元 朝兴盛的是曲(如散曲), 是杂剧(如王实甫的《西厢 记》);明朝兴盛的是传奇 ,像汤显祖的《牡丹亭》之 类。元明两代流行的是散曲 、杂剧和传奇。 我在以前的文稿中曾提 过词跟诗是不同的,曲子跟 词也是不同的(请参看叶撰 《论浙西词派》一文,见一 九九五年六月份《中国文化 》)。词要曲折深隐才是美 ,而曲子则要写得浅白流畅 才是美。词要有言外之意, 而曲则是说到哪里就是哪里 ,不需要有言外之意的联想 。关汉卿写过一套曲子,我 只念两句给你们听,关汉卿 说他自己:“我是蒸不烂、 煮不熟、捶不扁、爆不破、 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这是 说他自己个性的坚强,这种 文学体式是让人这么一说一 唱,当下就觉得很好,它不 是让你去想它有什么言外的 意思。你一念就很痛快,曲 子的好处就是明白流畅,能 让人读后感到痛快淋漓的就 是好的作品。因为元、明两 朝曲子流行,所以元、明有 些文人就用写曲的办法来写 词,他们只是追求写得像曲 这样地流畅,什么都说完了 ,也就失去了词特有的曲折 深隐、富于言外之意的美学 标准。但是到了清朝,词恢 复了这种深隐曲折、有言外 之意的美学标准,所以清朝 是词的一个复兴时代,因为 它重新找回了词的美学标准 。 元朝、明朝文人都写曲 ,所以词写得不好,为什么 到了清朝词又写得好了?清 朝怎么会忽然间把词的曲折 深隐富于言外之意的特美找 回来了?清朝找回了这个词 的特美是付上了绝大的代价 。是什么代价?是破国亡家 的代价!是明朝的灭亡,经 过了破国亡家的惨痛,而在 新来的外族统治之下,他们 有多少的悲哀?有多少的愤 慨?而又不能明白地说出来 ,所以他们才掌握了词的曲 折深隐、言外之意的美,他 们找回来的美学标准是付上 了破国亡家的代价。 我们开头要讲的是清朝 早期的几个作者,我给你们 选了三个人:李雯、吴伟业 、王夫之,都是经过了破国 亡家,可是对于破国亡家之 痛每个人的反应都不一样。 有的人是殉国死难了,有的 人是投降给外族了,有的人 是隐居不出了,他们都有破 国亡家的惨痛经验,每个人 的反应不同,因此每个人的 风格也不同。所以清朝的词 是很微妙的,这是非常奇妙 的一种现象。今天时间已经 到了,下一次我们就要看看 ,清朝付上了这么沉重的代 价写出来的是什么样的作品 。 第二讲 李雯 我们上次已经说过,词 的微妙在于它有一种特别的 美学特质,它的美学特质是 以曲折深隐,富于言外之意 为美的,读者阅读后,可以 引起很多联想,词是以这样 的作品为好。每一种不同的 文学体式有它不同的美感特 质,我以前说过,诗是以感 发为主,是明白地写自己的 感情和志意,是以引起读者 之感发者为好。曲子是以痛 快淋漓为主的,你一念气势 很盛,当下就感动了,曲是 以这样的作品为好。可是词 不是的,词与诗的直接的言 志不一样,与曲子的痛快淋 漓也不一样。词在初起的时 候与《花间集》的特殊性质 有很大的关系,《花间集》 的词写的大都是美女跟爱情 ,但如果全只是美女跟爱情 就显得很浅薄,有一些作品 表面上虽然也是写美女跟爱 情,但是却可以给读者很丰 富的联想,这样的词就是好 词。不但从《花间集》的作 品就形成了词这种美学品质 ,就是当词发展到了苏东坡 以后,虽然苏东坡的词不再 是歌词之词,苏东坡是用写 诗的方法来写词,是自己言 志的写自己的感情和志意的 诗化的作品了。这一类作品 之中有的作品它有诗的美学 特质,是好的诗但却不是好 的词。 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