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风代代相传(平津战役参战将士子女访谈录)

红色家风代代相传(平津战役参战将士子女访谈录)
作者: 编者:姚剑波|
出版社: 天津社科院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58.83
折扣购买: 红色家风代代相传(平津战役参战将士子女访谈录)
ISBN: 978755631005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刘亚楼,1910年4月8日 出生于福建省武平县湘店乡 湘洋村。1926年考入长汀 省立第七中学,后接受进步 思想加入革命队伍。1929 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 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 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 争。1934年10月率部作为 红一方面军的开路先锋开始 长征,任师政委、师长。 1936年6月进入抗日红军大 学学习,毕业后任抗日军政 大学训练部部长。1938年1 月任抗大教育长。1939年 进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 习,后参加了苏联的卫国战 争。1945年8月随苏联红军 进入中国东北地区对日作战 。1946年5月后任东北民主 联军参谋长,中共中央东北 局委员。1947年9月兼任东 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校长, 协助组织指挥“三下江南、 四保临江”战役和东北1947 年夏、秋、冬季攻势作战。 1948年任东北军区和东北 野战军参谋长,协助林彪、 罗荣桓组织实施辽沈战役和 入关行动。平津战役中任天 津前线指挥部总指挥,提出 “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 南后北,先分割后围歼,先 吃肉后啃骨头”的作战方针 。1949年1月14日,指挥东 北野战军5个纵队34万人发 起总攻,仅用29个小时攻克 天津,全歼守军13万人,活 捉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陈长 捷。同年3月任第四野战军 第十四兵团司令员。7月受 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1949年10月任空军司令 员、组织指挥人民空军参加 抗美援朝和国土防空等作战 。取得辉煌战果1956年任 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 1959年任国防部副部长, 1960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委 员会副主任、国防部第五研 究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上将军 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 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 章。1965年5月7日在上海 病逝。 父亲的皮大衣 我父亲在东北时期和平 津战役期间穿的这件皮大衣 ,基本天天都穿在身上,这 件皮大衣也很能反映我父亲 的个性。20世纪30年代, 父亲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 学习期间,不仅学习了军事 理论,而且这所军事院校对 军人仪表、素质的培养和要 求非常高,在学校父亲养成 了擦皮鞋的习惯,每天都要 把皮鞋擦得锃亮,军装的纽 扣也会擦拭一新。父亲严谨 的生活作风与精干的军人气 质,穿着这件皮大衣更能很 好地体现出来。 父亲在指挥作战的时候 ,习惯到前线阵地去考察地 形,特别是在东北期间,当 地气候非常寒冷,这件皮大 衣虽然不是长款,但穿着它 既保暖抗风,又相对轻便, ,便于他参与各种活动。东 北时期,父亲在哈尔滨参加 一些重要的军事会议,参与 制定作战方针时都穿着它。 后来随着战事的发展,指挥 部逐渐南移,一直到锦州附 近一个叫牦牛屯的指挥所, 当时父亲和东野司令员林彪 、政委罗荣桓一起到锦州附 近的一个制高点帽儿山去察 看地形,我父亲穿在身上的 也是它。 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 野战军挥师入关,当时正值 冬季,父亲率部抵达华北, 在河北蓟县(今天津蓟州) 成立了平津前线司令部。这 时候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部队 协同行动,准备开展平津战 役的作战任务,我父亲担任 天津前线总指挥,把指挥所 设在了天津西边的杨柳青镇 。在整个作战期间,直到战 役胜利结束,这件皮大衣始 终伴随着我父亲,成为他穿 着时间最长、穿着频率最高 的衣服。 这件皮大衣是我父亲最 喜欢的一件衣服,同时它也 幸运地见证了辽沈战役、平 津战役的伟大胜利。北平和 平解放后,我父亲作为总指 挥组织了解放军进入北平的 入城仪式,就是身着这件皮 大衣和各位首长站在前门城 楼上欢迎解放军入城。入城 仪式规模非常大,持续了近 八个小时,当时是从前门大 街进入市区。毛主席专门指 示,解放军进入市区的路线 一定要经过东交民巷。因为 东交民巷过去作为外国的领 事馆区,不允许中国人随便 进入,我们人民解放军的队 伍在东交民巷经过,充分展 示了我军雄壮的军威,市民 们一片欢腾。 北平和平解放后,各界 人士向解放军敬献了锦旗, 父亲作为人民解放军的代表 接受锦旗时也是穿着这件皮 大衣,留下了令人难忘的瞬 间。 1949年5月后,毛主席交 给我父亲一项新的使命,要 他负责组建人民空军,这样 父亲就从陆军地面作战转到 了空军作战的崭新领域。在 组建人民空军期间,这件皮 大衣也一直陪伴着父亲。当 时有一张照片,我父亲和空 军的第一任政委萧华与时任 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一起在 颐和园留影纪念,就是穿着 这件皮大衣。 父亲去世后,这件皮大 衣就成了我们家最珍贵的一 件物品,因为父亲穿了它那 么多年,家中很多父亲的照 片都是穿着它照的。母亲还 时常对这件皮衣进行养护, 我们都非常珍惜父亲给我们 留下的这份珍贵又温暖的回 忆。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