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66.00
折扣价: 37.70
折扣购买: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
ISBN: 9787559627445
劳尔·洛依奈(1907-1960),芬兰著名童话作家、童话大师,曾发表童话故事二百余篇,童话故事集十余部。《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是作者经芬兰文学协会同意从其档案库收藏的大量童话故事素材中精选和重新创作成的一部大型芬兰童话故事集。这本书和劳尔·洛依奈的其他童话故事已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劳尔·洛依奈被芬兰人民誉称为\"所有孩子的童话叔叔\"。 杜钟瀛,长期从事外交工作,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国家旅游局以及驻芬兰等国使馆和常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工作,历任翻译、使馆秘书、处长、参赞和大使等职。曾任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芬兰语翻译。退休后翻译出版了《芬兰童话故事》、《芬兰短篇小说选》等作品。2004年芬兰总统授予他芬兰狮子骑士团一级骑士勋章,以表彰他对增进中芬两国友好关系和将芬兰文学介绍给中国读者所作出的贡献。2003年被芬兰文学协会聘为通讯会员。
陶器匠的儿子 陶器匠没有儿子,也没有女儿。多少年来,陶器匠的妻子耐心地等待着,希望生下一个孩子,可是毫无动静。 一天,她对丈夫说:“你用泥巴捏一个儿子吧,好让我们有个继承人。” 陶器匠开始工作,他用最精细的陶土捏了一个小男孩儿,放入炉中烘烧。经过三天的高温烘烧,小男孩儿变成漂亮的红棕色。陶器匠打开炉门,将小男孩儿搬到地上。 陶器匠的妻子前后左右把男孩儿看了个够,然后说:“有那么一点儿味道,就是肚皮大了一些。” 陶器匠回答:“我能捏出这样漂亮的孩子可太棒了,这辈子我捏的不是坛子、罐子,就是盆子、公鸡,从来没有捏过别的东西。” 小男孩儿站了起来,摸一摸自己的大肚皮说:“好母亲,我饿极了,请给我吃的东西!” “小孩子快要长成壮小伙子了,看他一张口就要吃的。”陶器匠笑呵呵地说。 陶器匠的妻子忙得不亦乐乎,烧猪肉、煮土豆,加上黄油、面包和酸奶,摆了满满一桌子。小男孩儿狼吞虎咽,只用几分钟就吃完了一桌子东西,还闹着要吃更多饭菜。妻子掏空了菜橱,凡是可以给孩子吃的,包括发酵用的干面包和腌鲱鱼,统统拿了出来。可是陶男孩儿的大肚皮还没有填饱,他仍在不停地要吃的。陶器匠妻子取下晾在竿子上的面包圈,他也吃了,可还是不饱。放在墙角的一缸面粉也被他吃得精光。 陶器匠的小屋再也没有其他可吃的东西了,于是陶男孩儿一口吞下了他的父亲和母亲,扬长而去。他拖着两条僵硬的腿,沿着林中小路缓慢地一步一步向前走着。两只乌黑的眼睛从四方的额角下死盯着前方,好像正在思考从哪里可以得到食物。 一头长鬃毛的猪正在泥塘里打滚。 陶男孩儿看了一会儿后说:“我已吃下猪肉和土豆、干面包和面粉,还有老头儿和老太婆,可是我的肚皮仍饿得咕噜咕噜乱叫,要是吃下这头猪,不晓得是不是能饱点了?” 猪死命地嚎叫。陶男孩儿连毛带蹄地把整头猪吞进了肚里。可是他的饥饿仍未解除。一群收割饲草的农民迎面走来,他们手里拿着草叉、耙子和镰刀。 陶男孩儿向他们要吃食。农民们瞪着眼回答:“什么吃的都没有了,我们在草场已经吃完了所有东西。” “那么我要把你们都吃掉。”陶男孩儿一面说,一面开始吞食姑娘、男人和老婆婆。他将收割饲草的农民连同草叉、耙子和镰刀统统吞进了肚皮。 陶男孩儿拖着沉重的步伐继续向前走。他来到森林里,可爱的小兔子高高兴兴地跳着蹦着向他表示热烈欢迎,可他毫不留情地将它们塞进嘴巴。狐狸站在路边,带着惊讶的神态窥视着这个长得像人的怪东西。但狐狸再狡猾也无济于事,这只尾巴尖上长着白毛的动物一露面,就被陶男孩儿吞进偌大的肚皮。 来自原始森林的大熊同陶男孩儿相遇。男孩儿问:“你到哪儿去,卷毛的家伙?” “我到哪儿去同一个陶人有什么相干?”大熊气呼呼地回答。 陶男孩儿挡住大熊的去路说:“卷毛的家伙,你听我的肚皮咕噜噜作响,好像打雷一样。虽然我今天已经吃下干面包和面粉、割草回家的农民、收割饲草的工具、猪和兔,还有许多别的东西,但是我的肚皮还是叫个不停,兴许吃了你,可以解除我的饥饿。” “你试试!”大熊咆哮着说。它用两条腿站立起来,然而陶男孩儿的肚皮仍旧是它的最后归宿。 “这是我一生中吃到的最好的食物!”陶男孩儿吞下大熊后打了一个饱嗝,用手拍拍肚子说。 灌木丛中传来一阵很响的声音。一头漂亮的公鹿出现在树木中间,它的头上长着高大威风的角。 “你去哪儿?”陶男孩儿问它。 “哪儿都不去,我只是沿着陆地和沼泽,沿着夏日的道路跑跑步。”鹿回答。 “你知道我有什么难处吗?”陶男孩儿问它,“今天我已经吃了面粉和面包圈、老头儿和老太婆、割草的农民和大熊,可饥饿还是折磨着我,要是吃了你,也许我就不会再饿了。你应该让我吃掉,因为除了沿着夏日的道路跑步外,你没有什么其他事要做!” “对,我是应该让你吃掉,”鹿回答,“不过你的嘴巴未必能吃下我,因为我的角长得又宽又高。” 这倒是个问题。然而鹿有了解决办法,说道:“那边岩壁陡峭,你走过去背靠岩石,站稳脚跟,张大嘴巴。我则退到草地边,然后使出全部力气以最快的速度钻进你的肚皮,你看这办法行吗?” 陶男孩儿觉得这是难得的好主意。于是,他背靠岩石,站稳脚跟,张着大嘴。鹿向后退了几步,紧接着对准陶男孩儿的肚皮快速冲去。嘭的一声巨响,陶男孩儿裂成碎片。陶器匠和他的妻子从肚子里出来了。随后钻出来的还有翘着尾巴的猪,以及手拿草叉、耙子和镰刀的收割饲草回家的农民。最后走出肚子的是兔子、狐狸和大熊,它们耷拉着耳朵,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密林。 一缸生面粉已在陶男孩儿肚子里变成了大面包。收割饲草的农民一边吃着面包,一边问道:“是谁做了一个这么吃不饱的大肚皮?是你吗?”他们问陶器匠。 “正是我,”陶器匠悲痛地回答,“今后我再不给自己捏第二个儿子了!” 不过,他后来的确又捏了,而且捏了许许多多。他捏的陶男孩儿可以编成很多个连队。国王听了陶男孩儿的故事,将这位手艺高超的师傅请进了王宫,因为国王有的是吃的,而战争正需要炮灰。 陶器匠的儿子 陶器匠没有儿子,也没有女儿。多少年来,陶器匠的妻子耐心地等待着,希望生下一个孩子,可是毫无动静。 一天,她对丈夫说:“你用泥巴捏一个儿子吧,好让我们有个继承人。” 陶器匠开始工作,他用最精细的陶土捏了一个小男孩儿,放入炉中烘烧。经过三天的高温烘烧,小男孩儿变成漂亮的红棕色。陶器匠打开炉门,将小男孩儿搬到地上。 陶器匠的妻子前后左右把男孩儿看了个够,然后说:“有那么一点儿味道,就是肚皮大了一些。” 陶器匠回答:“我能捏出这样漂亮的孩子可太棒了,这辈子我捏的不是坛子、罐子,就是盆子、公鸡,从来没有捏过别的东西。” 小男孩儿站了起来,摸一摸自己的大肚皮说:“好母亲,我饿极了,请给我吃的东西!” “小孩子快要长成壮小伙子了,看他一张口就要吃的。”陶器匠笑呵呵地说。 陶器匠的妻子忙得不亦乐乎,烧猪肉、煮土豆,加上黄油、面包和酸奶,摆了满满一桌子。小男孩儿狼吞虎咽,只用几分钟就吃完了一桌子东西,还闹着要吃更多饭菜。妻子掏空了菜橱,凡是可以给孩子吃的,包括发酵用的干面包和腌鲱鱼,统统拿了出来。可是陶男孩儿的大肚皮还没有填饱,他仍在不停地要吃的。陶器匠妻子取下晾在竿子上的面包圈,他也吃了,可还是不饱。放在墙角的一缸面粉也被他吃得精光。 陶器匠的小屋再也没有其他可吃的东西了,于是陶男孩儿一口吞下了他的父亲和母亲,扬长而去。他拖着两条僵硬的腿,沿着林中小路缓慢地一步一步向前走着。两只乌黑的眼睛从四方的额角下死盯着前方,好像正在思考从哪里可以得到食物。 一头长鬃毛的猪正在泥塘里打滚。 陶男孩儿看了一会儿后说:“我已吃下猪肉和土豆、干面包和面粉,还有老头儿和老太婆,可是我的肚皮仍饿得咕噜咕噜乱叫,要是吃下这头猪,不晓得是不是能饱点了?” 猪死命地嚎叫。陶男孩儿连毛带蹄地把整头猪吞进了肚里。可是他的饥饿仍未解除。一群收割饲草的农民迎面走来,他们手里拿着草叉、耙子和镰刀。 陶男孩儿向他们要吃食。农民们瞪着眼回答:“什么吃的都没有了,我们在草场已经吃完了所有东西。” “那么我要把你们都吃掉。”陶男孩儿一面说,一面开始吞食姑娘、男人和老婆婆。他将收割饲草的农民连同草叉、耙子和镰刀统统吞进了肚皮。 陶男孩儿拖着沉重的步伐继续向前走。他来到森林里,可爱的小兔子高高兴兴地跳着蹦着向他表示热烈欢迎,可他毫不留情地将它们塞进嘴巴。狐狸站在路边,带着惊讶的神态窥视着这个长得像人的怪东西。但狐狸再狡猾也无济于事,这只尾巴尖上长着白毛的动物一露面,就被陶男孩儿吞进偌大的肚皮。 来自原始森林的大熊同陶男孩儿相遇。男孩儿问:“你到哪儿去,卷毛的家伙?” “我到哪儿去同一个陶人有什么相干?”大熊气呼呼地回答。 陶男孩儿挡住大熊的去路说:“卷毛的家伙,你听我的肚皮咕噜噜作响,好像打雷一样。虽然我今天已经吃下干面包和面粉、割草回家的农民、收割饲草的工具、猪和兔,还有许多别的东西,但是我的肚皮还是叫个不停,兴许吃了你,可以解除我的饥饿。” “你试试!”大熊咆哮着说。它用两条腿站立起来,然而陶男孩儿的肚皮仍旧是它的最后归宿。 “这是我一生中吃到的最好的食物!”陶男孩儿吞下大熊后打了一个饱嗝,用手拍拍肚子说。 灌木丛中传来一阵很响的声音。一头漂亮的公鹿出现在树木中间,它的头上长着高大威风的角。 “你去哪儿?”陶男孩儿问它。 “哪儿都不去,我只是沿着陆地和沼泽,沿着夏日的道路跑跑步。”鹿回答。 “你知道我有什么难处吗?”陶男孩儿问它,“今天我已经吃了面粉和面包圈、老头儿和老太婆、割草的农民和大熊,可饥饿还是折磨着我,要是吃了你,也许我就不会再饿了。你应该让我吃掉,因为除了沿着夏日的道路跑步外,你没有什么其他事要做!” “对,我是应该让你吃掉,”鹿回答,“不过你的嘴巴未必能吃下我,因为我的角长得又宽又高。” 这倒是个问题。然而鹿有了解决办法,说道:“那边岩壁陡峭,你走过去背靠岩石,站稳脚跟,张大嘴巴。我则退到草地边,然后使出全部力气以最快的速度钻进你的肚皮,你看这办法行吗?” 陶男孩儿觉得这是难得的好主意。于是,他背靠岩石,站稳脚跟,张着大嘴。鹿向后退了几步,紧接着对准陶男孩儿的肚皮快速冲去。嘭的一声巨响,陶男孩儿裂成碎片。陶器匠和他的妻子从肚子里出来了。随后钻出来的还有翘着尾巴的猪,以及手拿草叉、耙子和镰刀的收割饲草回家的农民。最后走出肚子的是兔子、狐狸和大熊,它们耷拉着耳朵,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密林。 一缸生面粉已在陶男孩儿肚子里变成了大面包。收割饲草的农民一边吃着面包,一边问道:“是谁做了一个这么吃不饱的大肚皮?是你吗?”他们问陶器匠。 “正是我,”陶器匠悲痛地回答,“今后我再不给自己捏第二个儿子了!” 不过,他后来的确又捏了,而且捏了许许多多。他捏的陶男孩儿可以编成很多个连队。国王听了陶男孩儿的故事,将这位手艺高超的师傅请进了王宫,因为国王有的是吃的,而战争正需要炮灰。 人类天生需要听故事。人类也天生需要讲故事。 回眸人类童年时代的故事,有一种天真,让我们接收到,很久很久以前,人类祖先的所思所想。几千年之后,世界也许天翻地覆,而人们依然可以从那些朴素的故事中接收力量。故事可以是个体内心的密码,也可以是群体信念的表达;故事可以安慰一个人,也可以激励一群人。故事还是记忆,人们的生活方式一代一代改变着,但故事还在。只要人们还在讲着故事,我们就还是我们。这套丛书,包罗世间万象,汇集1000多个世界经典民间童话故事 这些故事,来自人类遥远的童年 这些故事,帮助人类应对世界的改变 这些故事,传承历久弥新的人性与记忆 这些故事,激发我们从未熄灭的想象力 这套丛书,收录了最经典的故事文本,由本民族最重要的作家写定。 这套丛书,是目前市面上可以找到的最完整的人类故事原典,我们恳请您,用这套书去 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 故事的魅力在于讲述,而讲故事不仅仅需要文字,还需要表情,需要语气,需要肢体语言,在这个意义上,《讲了100万次的故事》只是一个数据库,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等待着,第1000001次被讲述。 所以,开始讲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