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修订版)

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修订版)
作者: 青泽
出版社: 万卷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31.10
折扣购买: 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修订版)
ISBN: 9787547012642

作者简介

青泽,199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得哲学硕士学位。1993年到1995年,涉足股票市场,在早期沪、深股市的循环波动中,战绩辉煌。1994年11偶然踏进国内期货市场。从此开始,他经历了10年惊心动魄、跌宕曲折的期货投机生涯。目睹并亲身参与了期货市场大大小小成千上万次战役,百折不挠。 血淋淋的市场教训、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学养,终于使青泽先生敲开了期货投机之大门,在2001年前后,他领悟到了市场交易新的境界。 目前在金量子(www.kinglz.com.cn)从事专业期货理财服务。

内容简介

进入股市以后的一个多月,上证指数一天天下滑。我的第一次股票炒 作很不顺利,从股票成交那一刻起,市场就从来没有让我有赢利抛出的机 会。我被牢牢地套在那儿,动弹不得。过了一段时间,市场在跌到1200点 以后出现了一波反弹行情,上证指数又回到了1390点。豫园商场从我买进 的46元跌到32元以后又涨了上来,到了47元;龙头股份也走了一个来回。 这次交易一度浮动亏损很大,让我很担心,好不容易市场给了我一个不赚 不赔的卖出机会,我不敢心存侥幸,很快就把手中的股票抛掉了。 当时,上海、深圳股票市场开业已经一年多了,有很多人开始参与,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炒股票的。反正,那次炒股的经历让我非常失望。我 觉得自己在市场交易中一点赚钱的把握也没有,纯粹是个外行,我想通过 炒股发大财的热情,在第一次交易结束以后,就逐步消失了。 就在我慢慢远离股票市场的时候,一件意外事件的发生,又重新激起 了我投资股票的强烈兴趣。 有一天,我爱人兴冲冲地回家说,我们要有钱了。我从来没有想过有 天上掉馅饼的事,但这样的事还真发生了。原来,我爱人所在的部门为了 给职工谋福利,准备将原来公司一元钱买的一批法人股,以每股2.8元的 价格卖给内部职工,那个股票当时在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上的买 卖价格已经到了4.6元,而且还在强劲地上涨。按照她在公司的资历,最 多可以买两万股,前提是我们必须在两天之内把买股票所需要的钱交到 公司。 听到这个意外的好消息,我既感到高兴,又非常为难。我担心的是, 两天之内我到哪儿去找5万多块钱呢?弄不到这笔投资的本钱,我们还是 空欢喜一场。那一个晚上,我翻来覆去地想,谁能给我帮这个忙呢?我 的老家在农村,一是远,远水解不了近渴;二是穷,不要说5万多元,就 是5000多元,那时他们也没有。我爱人家也是工薪阶层,帮不了我们多少 忙。我的同学和我一样,也都是刚刚从学校出来,工资很低,生活清苦, 情况不比我好到哪儿,甚至可能还不如我。 最后,我终于想起了一个并不是太熟悉的朋友——老郭。老郭是个商 人,在北京王府井有一家服装店,生意做得不错,钱肯定有,但是,他怎 么可能一下借给我这个关系并不是很近的朋友这么大一笔钱呢?1993年, 5万多块钱可不是小数目。 唯一的办法是和他利润分成。 第二天,我跑到老郭那儿和他商量合作赚钱的事。这么好的事,精明 的老郭肯定是不会拒绝的。结果,当天我们就把买股票的钱送到了我爱人 的公司,位于东四十条的亚洲大酒店。 没过几天,我们的股票就涨到了7元多。因为害怕到手的钱得而复失, 我们很快就把股票卖了,卖出价大约是7.6元。这是我人生中赚到的第一笔 大钱。显然,这一次并不是我们凭自己的本事赚到钱,而是那个年代某种 奇特的机遇让我们发了财。后来听人说,与此类似的股票交易中,有几家 大证券公司的交易员赚了好几百万,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我并没有把赚到的钱从股市取出来,而是继续留在sTAQ市场炒作。 像大多数刚刚涉足股市的新手一样,只要在股票上赚过一次钱,即使是碰 巧,也会被股市的魅力吸引住,从此欲罢不能,沉迷上瘾。 轻轻松松地赚了这么一大笔钱,有谁还会愿意回到单位做那些单调、 琐碎的日常工作,再对那份可怜的工资感兴趣呢?我开始不安心工作,整 天琢磨着怎样买卖股票赚大钱。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大批早期拥有原始股的投资者,在上海、深圳 股票市场公开流通以后,一夜之间赚了成百上千倍,获得了令人艳羡的暴 利。当时,整个社会都在流传这些神话般的故事。金钱的示范效应使很多 人因此跃跃欲试,辞职下海,投身股市。 我爱人由于工作之便,知道的股票消息很多,我就让她打听哪儿还 有买原始股发财的机会。她在天津证券交易中心认识的一位交易员告诉我 们,天津市场上还能买到一些内部职工股。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我非常激 动,觉得这是一次发大财的机会。我不但自己凑了一笔钱,还动员我的朋 友一起去买,和我共同分享这条“脱贫致富”的好消息。 几天后,我就准备好了钱,坐火车到了天津,在天津证券交易中心找 到了那位朋友。那是我第一次去天津,证券交易中心所在的那条金融街给 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古典的西洋建筑显得高贵、优雅而充满情调,感觉 非常和谐、亲切,完全不同于北京皇城的风格,高高在上,严肃冷漠,远 离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在朋友的帮助下,我们来到了附近的一家债券营业部。让我感到奇怪 的是,营业部的柜台前冷冷清清,并没有我原来想象中人山人海的排队场 面。难道天津人的投资观念这么落后,近在眼前的大机会都不知道?我只 用了不到5分钟时间就买到了我想要的股票,总共10000多股。匆匆谢过我 的朋友,我就带着这些价值不菲的股票回到了北京。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和朋友们闲聚在一起时,都会热切地谈论自己 买进的股票,想象着一旦我们的股票公开上市,市场价格会涨到多少,我 们的投资能够翻多少倍等等。 然而,最终我们并没有从这些股票上赚到任何钱,实际上毋宁说是 损失了一大笔钱。十多年以后,我和我的朋友们手中还拿着这些股票的股 权证,像一堆废纸。原来,当时天津有十多家公司改制成股份公司,后 来,只有其中三四家在上海、深圳挂牌上市,持有那些公司内部职工股的 人赚了不少钱。而我们买的那家企业,并不在幸运儿之列。像大多数国有 企业一样,这个公司的业绩也不好。十多年来,只记得1995年它分过一次 红利,当我和朋友们大老远跑到天津,知道只有这么一点少得可怜的红利 时,简直哭笑不得。 在买内部职工股这件事上,我还上过一次当,也是1993年。当时,北 京有一家证券投资公司,把北京旅行车股份公司的法人股分开来卖给了个 人,我是饥不择食,也没有弄明白这些股票的性质就托朋友买了2500股, 结果,北旅上市交易以后,我的股票不能上市流通,只能眼看着那些买 到真正内部职工股的人高价抛出。后来北旅破产了,公司改名为航天长 峰,我至今还拿着北旅的这些股权证,也不知道现在算不算航天长峰的 股东。 那一段时间,我整天不务正业,倒腾股票,在我们单位,从领导到 普通职工,对我的炒股举动褒贬不一。有人因为我迟到早退,耽误工作, 对我颇有微词;有人则想从我这儿了解有关股票方面的知识,对我很感兴 趣。毕竟在1993年初,有关股票和上海、深圳股市,对大多数人来说,还 是新生事物,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一般人并没有获得这类信息的渠道,我 不但做过上海市场的股票,而且又熟悉STAQ市场,看起来像是这方面的专 家。从我口中冒出的股票交易专业用语,他们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我们 公司的老总们对我的事情可能也有耳闻。 从1992年下半年研究生毕业到单位工作,时间已经过了大半年,我还 是和大多数本科生、专科生一样,一直在基层锻炼,从事一些非常单调、 乏味的简单劳动。 因为接触到了股票市场,我的眼界、思路大开,再也不愿意回到那种 无趣之至的工作之中。我已经下定决心,一旦和单位发生冲突,我将把炒 股作为自己的职业。 一件意外事件的发生,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 有一天早上,我们公司的老总对我说: “你不要个人去炒股票,我 们单位将成立一个证券投资部,你有这方面的优势,你去做具体的投资操 作,把你的聪明才智用到公司的业务上去。” 1993年初,大多数国有企业的领导对股票市场还知之甚少,更不要说 拿出一笔钱来,冒着风险亲自下海去尝试一下。我们公司老总们的举动确 实让我感到非常意外。 就这样,因为一个非常偶然的原因,我突然从一个股票市场的小散 户转变成了一个大公司负责投资决策、执行实际操作的职业操盘手。回想 起来,如果那时有人问我:你的投资理念是什么,你的交易策略是什么? 我肯定是茫然不知所措。特殊的时代和环境,无意中把我推到了市场经济 的前沿阵地——股票市场。在给了我一个巨大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使我今 后的人生之路充满跌宕起伏,承受了许多常人无法体会的坎坷磨难。有人 说,曲折的经历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我想说的是,平淡的生活也是人 生的一种幸福。 以后几年,因为我作为大公司操盘手,手握重金,在股票、期货交易 中大手笔进出,很快成为证券、期货公司争相邀请的大客户,成为大户室 的贵宾。 对我来说,这次角色的转换是我的人生中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福 兮?祸兮?至今我也说不清楚。 P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