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1.40
折扣购买: 职场升维:像老板一样思考
ISBN: 9787523605837
"王鹏 国内知名管理咨询专家,北京三味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原联想系资深经理,有20余年的团队管理经历。对德鲁克管理思想有浓厚兴趣,研究领域包括企业战略管理、收益分配、组织变革管理和商业模式研究。 王靖 拥有20余年职场工作经验,现就职于国内某知名大型上市公司,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对现代企业管理有浓厚兴趣,研究领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变革管理。"
"前言 和你的老板同频 在职场上经常会遇到一些让人不安的场景: - 对某个项目要点,老板的判断你难以苟同但又无法说服他; - 你谈了半天你认为很重要的事情,但老板无动于衷; - 在完成工作后受到老板质疑,但你无法理解他究竟在质疑什么; - 在重要会议上发言,总也说不到点上,老板看你的眼神有点不对; - 老板抛出一个问题,但问题的边界不清晰,没人能回答到位; - …… 大概总结一下,上面这些情境是说“老板说的东西你听不懂,你说的老板又不感兴趣,你总是无法和老板同频”,时间一长,老板和你之间就会产生隔阂和矛盾。出现这种情境的原因有时会被归结为沟通技巧问题,实际上,多数情况下它与沟通技巧关系不大。 今天的职场和数十年前的职场有本质的不同,不同之处在于今天职场中的人绝大多数是知识工作者,他们为企业做贡献的方式发生了本质变化,新的企业构型和社会构型已经形成。 与以往相比,“和老板同频”这件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传统思维方式看,“和老板同频”意味着更好地去理解领导在想什么,以及怎样让自己的工作和领导的想法更加契合。需要指出的是,这样做在今天的职场中远远不够——这意味着你只是按照上级的指挥棒翩翩起舞,而不是真正拥有企业级思维,真正“和老板同频”。举个例子,一名记者想要脱颖而出,就不能只听主编的指令写稿件,而是必须去理解读者想要什么、所在媒体想要什么,并学会主动出击,成为优秀策划人和执行者。也就是真正地站在企业高度去思考面前的问题,拥有企业级思维。 为什么拥有企业级思维才能“和老板同频”? 因为对于知识型工作,人才的绩效表现不是呈正态分布,而是呈幂律分布的。正态分布是自然界常见的一种概率分布形式,它表明某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是中间值多数,Z大值和Z小值相差不大。比如某小区成年男性身高平均是1.68米,即使姚明加入这个小区,均值也不会产生太大变化,Z高和Z低的男性身高仍然差距有限。幂律分布则不同,这种分布的特点是大多数情况下的数值和少数事件下的数值差别巨大,少数事件下的数值远远高于均值,比如某小区的家庭平均收入和NBA某知名球星的收入差距。也就是说,一个拥有企业级思维、满腔热忱的知识工作者绩效也许是一个缺乏企业级思维的知识工作者绩效的数十倍甚至于百倍——只有你为企业创造巨大价值,才能够真正地“和老板同频”。 怎样才能拥有企业级思维呢? 这需要我们拥有新的认知! 认知的改变源自改变信息接收模式,源自某种新的思维模式。不同的认知导致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行动导致不同的结果。笔者一直在从事企业管理咨询的工作,为企业提供管理服务,接触过不少企业家、创业者和中高层管理者。在为他们服务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优秀的企业家和管理者在个人认知、业务发展认知、产品认知、战略认知和组织发展认知等方面有一些共性的信息接收模式或者说思维模式,而这些思维属于企业级思维,值得职场资深人士乃至职场小白借鉴,这是笔者撰写本书的主要动因。这些思维包括: - 认识到“正常情况下,每个人只能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 - 理解什么是“Z小可行产品”(MVP),学会低成本试错。 - 认识到“企业资源永远是稀缺的,不能去做‘自然延伸业务’,需要聚焦力量占据利基市场”。 - 认识到“企业的目标和顾客的目标不同”,企业的目标往往是“做出了不起的世界级产品”,但顾客的想法往往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 理解什么是“知识的诅咒”——当我们了解某件事之后,我们就无法想象这件事在未知者眼中的样子。 - 理解什么是战略认知领域的“聚焦、垄断和并集”。 - 认识到“企业组织真正的绩效,不是来源于普通工作事项的完成情况,而是来源于核心工作事项的完成情况”。 - 认识到“打大仗、跃‘龙门’的方式是企业跃迁过程中Z靠谱的方式”。 - 认识到“看清问题的本质比解决问题要困难得多”,由此了解重构关键问题的力量。 - 认识到“凝聚组织共识的必要性,应该在企业内部安排定期的务虚会”。 - 认识到“工资不是员工愿意接受的Z低金额,而是保障员工美好生活的合理金额”。 - 认识到“身边的人是伙伴而不是简单的员工,工资的本质不是报酬而是一种投资”。 - 认识到“优秀是卓越的大敌”。 - …… "1.打破思维局限,提升认知水平,换个角度看待职场问题,一切都迎刃而解。 2.将众多思维模式应用到解答职场问题中,让人豁然开朗。 3.通过本书,既能学到各家思维模式之所长,还能提升看待职场问题的角度,从个人、业务、产品、战略、组织五个角度分别解读,适合各个阶段的职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