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法国史/不可不知的历史
作者简介
荆文翰,辽宁新宾人,硕士就读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历史系,主要研究法国历史和文化,在《文汇报》《中华读书报》《中国国家历史》等报刊刊载多篇文章,并发表多篇历史相关研究文章。
内容简介
罗马征服者“得陇望蜀”,在尝到了统治山南高 卢的甜头后,他们又将目光转向了更为广阔的山北高 卢。当时的罗马正处在共和国晚期,恺撤与克拉苏、 庞培三个政治强人成鼎足之势,都在觊觎罗马的最高 权力。为战胜其他两人,恺撒需要强大的军队和雄厚 的经济基础,而这恰恰是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的高卢 地区可以提供的。公元前58年,恺撒被任命为高卢总 督,他甫一上任就发动了高卢战争,拉开了罗马对高 卢地区全面征服的序幕。 出师需有名,而当时高卢地区纷繁复杂的局势正 好为恺撒出兵提供了口实。早在很久以前,为扩大在 高卢地区的影响,罗马就通过外交上的纵横捭阖来拉 拢和培植当地的亲罗马势力,与诸多高卢部落结成了 联盟。在恺撒就任高卢总督后不久,一支强大的高卢 部落为拓展生存空间而进行迁徙,对另一支依附于罗 马的部落造成了威胁。在保护友邦的旗号下,恺撒出 兵拦截并击溃了迁徙中的部落,以仲裁者的身份迫使 其返回原先所居住的领地。此后,恺撒又以防范来自 北方的日耳曼蛮族入侵为借口,几次出兵高卢,干涉 其内部事务,在这一过程中,罗马人逐渐“反客为主 ”:恺撒手下的罗马军团开始在高卢地区修筑堡垒、 驻扎下来,长期扮演“保护人”的角色,并以此为借 口向高卢各部落征收大量贡赋,一旦稍有反抗,便立 刻以武力镇压。 面对罗马人的横征暴敛,高卢人渴望反抗却又力 不从心:分裂,一直是高卢面临的最大问题,罗马人 也正是因为高卢内部的不团结而得以乘虚而入。一盘 散沙的高卢无法与强大的罗马抗衡。高卢人慢慢地意 识到,他们需要领袖,需要一位勇敢、智慧又能服众 的统帅来带领大家打退侵略者,最终,他们选中了维 钦托利。这位年轻的酋长也不负众望,坚定地举起了 高卢的反抗之剑。 维钦托利来自高卢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其父生前 在高卢拥有很高的威信和权力。维钦托利本人拥有高 卢人少有的精明头脑和战略眼光,早年在罗马军中服 役时曾得到恺撒的青睐,后者许他以高卢地区“副王 ”职位,希望可以收买他来协助罗马人统治高卢。可 维钦托利对罗马人的占领十分愤怒,比起与侵略者一 道奴役自己的同胞,他更愿意为争取高卢的独立自由 而战。 在接受了各部落的推举以后,维钦托利着手开始 研究如何打败兵锋正盛的罗马军队。在罗马军队中服 役的经历使他对敌人有着深刻的认识:面对高度职业 化的罗马军团,亦兵亦民的高卢战士若与其进行正面 的阵地战无异于自杀,必须发挥自己对熟悉地形的这 一优势,通过游击战来拖垮敌人。为了实现这一战略 目标,维钦托利必须要在分裂的高卢部落间建立起统 一的指挥。维钦托利走访各部落领袖,晓之以理、动 之以情,痛斥罗马对高卢的奴役,说服了很多民众, 越来越多的高卢部落聚集在他的旗下,形成了一股反 抗罗马统治的强大力量。 由于长途运输不便,罗马军队的给养基本来自于 高卢当地,以战养战。针对这一情况,维钦托利利用 民众的理解和支持,坚壁清野,主动摧毁无法据守的 城市和村庄,使罗马人无法获取给养;一有合适的时 机,他便迅速集中军队,在几次相当规模的会战中消 灭了罗马军队大量的有生力量。战争的形势一度对高 卢人十分有利。 公元前52年春,恺撒率军逼近阿瓦利肯。阿瓦利 肯是当时高卢地区最美丽的城市,城中还囤积了大量 的粮食和军事物资,守城的高卢将领不忍将其摧毁, 拒绝执行维钦托利焚毁城市的命令。罗马军队赶到后 ,迅速将城市包围起来,利用先进的攻城器械,很快 就攻占了阿瓦利肯。城市沦陷后,罗马军队缴获了大 量给养,这使维钦托利苦心策划的“焦土战略”毁于 一旦。这次失败成为战争的一个转折点,一方面罗马 军队士气大振,另一方面高卢部落间的矛盾开始激化 ,在一次次的军事会议上,傲慢的部落领袖们为了私 利吵得不可开交,年轻的维钦托利渐渐感到难以驾驭 。渴望复仇的部落领袖们想要集中力量,以一次大的 会战彻底打败罗马人,他们把维钦托利的游击战策略 视为“懦夫”的行为,希望在硬碰硬的战斗中证明自 己的勇武,这正恺撒下怀。 P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