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平到延安(1938年美联社记者镜头下的中国)

从北平到延安(1938年美联社记者镜头下的中国)
作者: 编者:宋玉武|责编:刘隆进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108.00
折扣价: 63.80
折扣购买: 从北平到延安(1938年美联社记者镜头下的中国)
ISBN: 978754953702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卢沟桥—南苑战 役 (1937年7月)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 事变”爆发,此后,中日两 国两军对峙,并进行谈判。 日方提出无理要求,双方谈 判未果。7月27日,日本政 府发表声明,在中国华北地 区采取“自卫”行动并向国民 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 国军队在7月28日以前撤离 北平及周边地区。鉴于和平 无望,驻守华北的第29军军 长宋哲元拒绝了日军所有要 求,急令部队集结于平津一 带备战。7月28日8时,日 军在香月清司司令官指挥下 向中国军队发动总攻。日军 主攻部队第20师团在飞机、 火炮支援下,对驻守南苑的 第29军特务旅、第38师114 旅、骑兵第9师等部发起强 攻。南苑守军在日军猛烈的 攻击下,指挥失控,死伤惨 重,被迫撤退。南苑兵营一 片狼藉。此时位于丰台的日 军,根据情报在大红门地区 设伏,企图阻击由南苑向北 平城内撤退的中国军队。28 日下午4时,当南苑守军撤 退到大红门一带时,不幸落 入日军萱岛联队的伏击圈。 在飞机的配合下,日军以机 关枪、迫击炮等武器猛烈阻 击,中国军队遭到重创,第 29军副军长佟麟阁和第132 师师长赵登禹不幸阵亡。 1937年7月,作为美联社 特约记者的汉森,在“卢沟 桥事变”爆发前后曾前往卢 沟桥、南苑一带探访,其拍 摄的照片真实记录了大战一 触即发之际的紧张和战争的 惨烈场面。 《华北明星报》是1918 年8月12日由美国旅华侨民 在天津创办并经营的大型综 合类英文日报。主笔由北洋 大学政治学教授查理·福克 斯担任,报馆设在法租界内 。《华北明星报》雇佣了大 量美国记者、编辑,是华北 地区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日报 。该报在抗日战争初期曾大 量报道中日战况。 1937年7月28日,中日两 军在南苑发生激战。29日, 汉森骑车沿路一探究竟。映 入眼帘的景象令人毛骨悚然 。他回忆道: 我用一根树干当梯子, 爬上了沙袋搭建的工事。往 下一看,一堆中国人的尸体 躺在路上,大片鲜血已经凝 固,放眼望去一个日本士兵 都见不到。我跳下去仔细观 察,发现大多数遇难者都是 村民。这堆尸体旁有个小男 孩,从他扭曲的面孔能感觉 到他生前经历的伤痛。紧张 的心情慢慢平复后,我将自 行车拖过掩体工事,缓缓向 前骑行,一路的景象惨不忍 睹:道路两旁躺着的数百匹 死马、弹坑边被炸碎的肢体 、路旁沟渠里腐烂肿胀的尸 体。一小堆一小堆的中国军 人遗体随处可见,他们的肠 子从肚子里流出,树上尖厉 的蝉鸣声与这些阵亡官兵痛 苦的面孔相辅相成。 我拿着相机的手在发抖 。突然,眼前似乎出现了一 幅超现实主义的绘画,我的 整个身体都战栗起来。前面 的路上,一辆周边布满尸体 的雪佛兰卡车像跷跷板一样 前后晃动着,坐在前排的4 名士兵就像歌剧院里打瞌睡 的人,原来是车的两个前轮 间有一匹马的头在扭动。估 计这辆卡车遭遇伏击时撞上 了一匹马。我试着轻轻呼唤 那几个士兵,发现他们都死 了。 不远处有辆被打成了筛 子一样的轿车,车后座坐着 两名中国军官,身体前倾。 在约3英里长的路上布满了 未掩埋的尸体,还有弹药夹 、手枪、手榴弹和大刀,看 上去应该是中国军人撤退时 为了轻装前进而丢弃的。 到达南苑兵营时,我没 见到一个日本兵。这时,两 名骑马的中国军官向我走来 。其中一位会点法语,另外 一位会点英语,我们可用于 交流的词汇量只有50个左右 ,于是三个人磕磕巴巴地聊 起来。“你是美国人吗?”“ 是的,先生。”“你为什么到 这儿来?”此刻我想不出一 个合适的词,于是用手向兵 营方向指了指。“你想走过 去呀?”我有点紧张地笑了 笑,用中文回答“对了”。那 位讲英文的军官为了解除我 的紧张情绪,像父亲告诫儿 子似的对我说:“这里很危 险。”可以感觉到他虽然对 我很友好,但对我来此的目 的有些怀疑。我点头回应: “非常危险。你,军人。我 ,记者。我们都会前往危险 的地区。”这位军官微笑着 将我的话翻译给他的同伴听 ,随后,他俩在马上坐正, 戏谑地向我行了个军礼便离 开了。 南苑兵营曾经有3000名 军人驻守,昨天在日军的狂 轰滥炸之下他们已撤回北平 。我穿过这座沉睡的兵营, 发现四处都散落着牙刷、鞋 子、肮脏的袜子、香烟、女 友的照片等,总之是普通士 兵拥有的一切。上千匹战马 围绕着军营在奔跑,应该是 昨天的炮击声让它们受惊了 。有几匹马向我走来,用鼻 子拱着我的自行车车把,然 而我没有东西喂它们。中国 军队的野炮随处可见,炮弹 只用了一半。一名死去的机 关枪手躺在机枪旁,手中还 握着子弹带。到了下午,尸 体腐烂的味道弥漫了整个院 落。 此时,我往国内(美国 )发送新闻稿的时间已经有 点晚了。一阵饥饿感袭来, 我赶紧骑车返回北平,准备 报道“由于军阀宋哲元的愚 蠢,1000名官兵付出了代 价”。 (编译自1939年汉森回 忆录Humane Endeavour: The Story of the China War ——《中国抗战纪事) P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