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学院校友访谈录

北京农学院校友访谈录
作者: 编者:马俊云|责编:许玮
出版社: 中国林业
原售价: 100.00
折扣价: 73.00
折扣购买: 北京农学院校友访谈录
ISBN: 978752191827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在赵久然办公室的桌子 上、窗台上都摆放着不同品 种的玉米棒,书柜里陈列着 玉来种子做的手工拼图,名 片上赫然印着一只卡通超级 玉来。玉米,融入了赵久然 的生活,已成为他生命中不 可或缺的一部分。 赵久然,男,1983年毕 业于北京农学院(本篇下称 “农学院”)农学专业,现任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二级研究 员,玉米DNA指纹及分子育 种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农 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 长、国家“农作物品种DNA 分子身份体系构建”重点项 目首席科学家等职务。当选 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北 京作物学会理事长等;入选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 国农业杰出科研人才等;获 国务院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 作者、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党 员、中国种业十大杰出人物 等荣誉;荣获国家科技进步 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忆往事,铭记母校恩 光阴如校,弹指一挥间 ,大学毕业近四十年的赵久 然回想起农学院的求学经历 ,深有感触地说:“农学院 培养了我,教给了我扎实的 专业知识;我也因农学院与 农业结缘,为我的职业生涯 和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赵久然的老家,在京郊 一个偏远山村平谷区熊儿寨 乡。1979年,他考入北京 衣学院。当时的北京农学院 ,因为刚刚恢复高考招生, 各方面条件都比较简陋,但 对于赵久然这个上大学之前 从没有走出过县域的农村大 学生而言,学校的一草一术 、一事一物都让他充满了新 奇。教学楼旁的丁香、连翘 、珍珠梅灌木丛,高大挺拔 的白杨树,时至今日,还今 他记忆深刻。对当年的授课 老师他依旧记忆犹新,比如 ,教植物学的万悸燕老师, 教遗传学的聂依农老师,教 植物生理学的刘基厚老师, 教作物育种的蒋作甫老师、 王寒老师、翟凤林老师,教 作物栽培和耕作的尹建豪老 师、冯树桐老师、陈学珍老 师……1979年学校食堂伙食 和现在相比可能不算太好, 但相比赵久然小时候在家里 吃的则好太多了,良好的伙 食也让他从入学时的l米55 长到大三时的1米75。 赵久然是踩着录取分数 线考入农学院的,与其他同 学相比,在许多方面都有不 小差距。特别是在英语方面 ,在他26个字母还没有认全 的时候,很多同学已经在看 全英文小说了,还有的同学 啃起了厚如砖头一样的托福 (TOFEL)英文书籍。但不 服输的赵久然通过学习追赶 ,在四年级的研究生入学考 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成为全班唯一考上硕士研究 生的学生。 下乡蹲点,科研为生产 服务 1986年研究生毕业后, 赵久然被分配到北京市农林 科学院作物所从事玉米科研 工作。他没有赶潮流出国, 而是主动提出到玉米主产区 的北京市延庆县下乡蹲点、 搞玉米科研,一干就是6年 。6年间,他不但出色完成 了研究所交给他的多项任务 ,而且从生产中获得了很多 切身体会和思考,也让他树 立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科 研为生产服务”的理念和“从 生产实践中寻找研究课题, 再将研究结果及时反馈于生 产实践”的科研思路。他在 与农户的广泛接触和深入交 流中,切身体会到在所有的 农业技术之中,农户对良种 的需求是最迫切和持久的。 在同一块地,同样的栽培方 法和投入,使用优良品种和 优质种子,就能够让农户每 亩①增产几百斤;反之,如 果买到假冒伪劣种子,就可 能导致农户严重减产甚至绝 收。因此他萌生了想法:将 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定位到 良种培育和种子真伪鉴定这 两方面上,这也正是他日后 取得突出成绩的两个方面: 一是培育100多个玉米优良 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并通 过科企合作的方式,都在生 产上得到了大面积推广,成 为培育品种和在生产上应用 品种数量最多的玉米育种家 ;二是构建了已有十万多个 样品的全球数量最大的玉米 DNA指纹库,并在品种试验 、审定、品种权保护、司法 鉴定等多方面得到应用。 建设玉米研究中心,成 为全国科研育种强所 1996年,北京市农林科 学院为了加强玉米育种和产 业化,决定成立玉米研究中 心,筹建工作由赵久然负责 。他主动提出不要事业费, 想探索出一条由科研成果转 化产生效益再反哺科研发展 的思路。很多人一听没有事 业费,都打了退堂鼓,到 1997年4月玉米中心正式成 立时,只有4名科技人员愿 意和他一起到“自收自支”的 玉米中心。他带领团队从无 到有,求实创新。到2000 年时,首批2个育成品种通 过了审定,之后加大示范和 产业化力度,也逐步产生了 效益,形成了自我造血的良 性循环机制。 在研究中心发展过程中 ,他提出了“以科研为基础 ,以需求为导向,以创造价 值为核心”的理念和“立足北 京,面向全国,紧盯国际前 沿”的发展思路。到“十一五 ”时期,研究中心已基本建 立起自己的玉米创新体系, 并经农业部有关部门评估, 入选全国农业百强所,在全 国1000多个农业科研院所 之中位列第54位。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