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为谁读书
作者简介
谢联平,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在学科教学上成效显著,是拥有三十多年教龄的专家型教师。同时也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硕果累累。作为杭州市最早参与中学心理健康工作的核心成员,带领着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成为业内颇具影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内容简介
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是成长的开始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8 岁的小男孩非常调皮。一天,这个小男孩在学校里与比他大的同学打架,伤痕累累,回到家大哭。爸爸问他:“委屈吗?”儿子答道:“委屈。”爸爸又问:“愤怒吗?”儿子答道:“愤怒。”爸爸又问:“那你需要爸爸为 你做什么?”“爸爸,你帮我找块砖来,明天我到学校从他的后面用砖拍他的脑袋。”爸爸答道:“好。还有什么需要爸爸帮你的吗?”爸爸回答得非常淡定。“爸爸,你帮我找把刀来,明天我到学校从他的后面用刀捅他。”儿子又提出要求。爸爸仍旧淡定地说:“好的。”转身到楼上去了。儿子得到了认同,情绪也平静下来了。过了20 分钟,爸爸从楼上抱了一大堆的衣服、被子下来,并且问儿子:“儿子,你决定了吗?到底是用砖拍他还是用刀捅他?”儿子不解地看着爸爸,用砖拍他和用刀捅他,和这些衣服、被子有关系吗?爸爸就跟儿子解释道:“如果你用砖拍他,警察就会把我们抓去关上三个月,那我们带些薄衣、薄被就够了;如果你要用刀捅他,那么我们起码要蹲三年以上的监狱,这样一年四季的衣服和被子都要带齐。儿子,你想好了没有?”儿子不好意思地说:“原来是这样啊!那就算了,实际上我也有错。”通过这件事情,小男孩知道了选择是要承担后果的,从此他对选择非常谨慎。 与这则故事中的爸爸相比,我作为一名老师和一名家长都感觉自愧不如。聪明的你不知从这则故事中得到了什么样的感受和体会呢?这位爸爸虽然不是心理学家,但是他运用的教育方法却非常科学。 首先,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他不是批评、说理。因为人在有情绪的时候,任何的道理或者批评都是听不进去的。 第二,他认同了儿子的想法。当儿子有情绪的时候,他不但没有批评和说理,还对他的提议表示认同,当一个人的行为被认同的时候,其内心的情绪一定会平稳下来,并慢慢地恢复理智。 第三,父亲尊重儿子的选择,但是同时让儿子明白,选择是要承担后果的。 第四,父亲把最后的选择权还给儿子,让儿子自己去做决定,这样他对决定才不会后悔。我们有时候会感到委屈或者愤怒,是因为父母或者老师不让我们选择,或者替我们做了选择。有的同学盼望自己快快长大,可以自己做一回主。这个想法一点错都没有,只要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做选择,并且也知道任何的选择都要承担后果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