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里不土气 : 知识农夫的里山生活](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1113/17/20231113172631229.jpg)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158.00
折扣价: 104.30
折扣购买: 土里不土气 : 知识农夫的里山生活
ISBN: 9787208176256
长角羚(本名赵天晓♂) 蚊滋滋(本名张赫赫♀) 非典型八〇后,拥有生物学教育背景的他们相遇在挪威的?s小镇。志同道合的两人由挪威生命科学大学硕士毕业后,先后加入环境NGO自然之友(FON)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2014年两人共同创建盖娅·沃思花园,开始自耕自食的里山生活和环境教育实践。虽然他俩一个爱做美食,一个喜好种植,一个话说不停,一个干活没够,一个是雷厉风行急性子,一个是神经大条乐天派,但总能回归一个共同的心愿,即保有荒野、农地、人居环境的平衡,让人与自然的生息在土地上静静舒展。
工具 什么叫锄,哪个叫 镐? 从萌萌的石斧到从手工 打制的铜铁器,从燃料给 力的蒸汽机到“一机在手, 啥啥都有”的智能操控设备 ,不同时代我们使用着不 同的工具,经历着不同的 生活。长久以来,人与工 具之间就是这么相互帮衬 着过日子,谁也离不开谁 ,这一点在里山中表现得 尤为突出。由于人与自然 之间没有阻隔,彼此直面 ,我们日常生活的资材许 多都来自周边环境,说土 地山林是衣食父母一点不 为过,但只靠“双手”向山野 讨要是不可能的,学会使 用工具,生活才能继续。 现代化带来的便捷,往 往让双手“养尊处优”,各种 活儿干得少.没形成太多 劳动中的肌肉记忆。如果 这时候突然接过把铁锹, 到地里干活去,还真有点 儿找不着北,老也使不对 劲儿。那是不是我俩从小 缺练的双手,就注定一笨 到底了呢?先别着急下结 论,看看动物伙伴们——曾 经,工具的使用被说成是 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 ,随着这一观点被蚊滋滋 的偶像珍妮·古道尔用黑猩 猩草棍钓蚁的行为推翻, 越来越多的工具使用技能 在各种动物身上陆续被发 现,让人大开眼界。乌鸦 的树枝钓小虫,海獭的大 石碎贝壳,章鱼的椰壳保 护罩……许多看似不可思议 的神操作,其实都源自动 物的生存本能。说白了, 城里人,山里人,还不都 是人?人作为众多会使用 工具的动物之一,有着同 样的潜能,岂有不战而溃 的道理? 在刚步入山林的日子里 ,我们就是靠这种阿Q精神 说服自己,不怕出丑,不 要却步。 大集遇铁匠,喜结工具 缘 今天的城市生活中,越 来越智能的设计让生活漫 步云端:以指尖就可操控 起居,与金木火土全面疏 离,手机倒成了最顺手的 工具。我常设想,如果停 上一年电,里山中大叔大 婶们的日子还是可以该咋 过咋过,应对冲击,他们 的办法多得是;城市的老 辈人估计短期内会有点焦 虑,但凭着扎实的生活阅 历,动手找回秩序应该没 太大问题;倒是没吃过猪 肉也没见过猪跑的年轻一 辈,有些让人担忧。城市 生活让每个人都感觉自己 无所不能,可一旦“断电”, 每个人似乎又啥都不会, 甚至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为 继,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演 化过程,想想就不寒而栗 。 什么叫锄,哪个叫镐, 哪一种钉子钉木料,啥样 的工具来除草?作为两只 刚刚跳出锅来的半熟蛙, 我和蚊滋滋对于里山生活 中的各类工具,此前不能 说一无所知,但大多也是 道听途说,没什么实操经 验。走进山下的五金店, 货架上的工具让人目不暇 接,我照着故宫观珍宝的 路子,左到右,上到下, 一排一排一件一件地认真 端详,生怕有遗漏,遇到 不懂的就向店老板请教( 其实基本不懂……)。这龟 速的挪动节奏,让起初热 情洋溢的老板逐渐心生狐 疑,最后面沉似水,爱答 不理。当然,出于人道主 义,我最终还是在店里买 了不少东西,老板这才又 挤出点儿笑模样,勉强给 了句“慢走”。 逛了几家五金店后,我 大概了解了镇上常规售卖 的工具种类,虽然只是有 了个潦草印象,具体的使 用还不摸门儿,但一番走 马观花下来,感觉自己的 小宇宙已在无数店老板的 创伤中被悄悄点燃。 转过天来,村里大婶邀 我俩去镇上逛大集。我们 这儿每五天开一次集,集 市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是本地最热闹的欢聚。赶 集赶早,恨不得清晨五六 点钟就已人头攒动,平日 里畅快的大道一时间被围 得水泄不通,中午后人们 才陆续散去。同是闲逛, 逛大集与逛超市的感觉可 是大有不同,大集更有购 销两旺的热闹氛围,逛时 总能淘到一些超市里见不 到的稀罕物,比如壮硕的 家畜活禽、超大的铁锅笼 屉、手工的门帘炕席,当 然还有五金店也没得卖的 手作工具! “瞅瞅工具,啥样都有, 自家打的,真材实料!”不 远处浑厚有力的吆喝声引 起了我们的注意,凑近一 瞧,摊主是位皮肤黝黑的 老爷子,看着六十来岁, 一身粗布,满面红光,后 来才知道他是本地知名的 老铁匠。我们在他的摊儿 上左右观瞧,不经意间便“ 神”陷其中,一扎就是俩多 钟头。行山的柴刀、耪地 的锄头、敲砸的大锤、劈 剁的手斧,还有各种形制 的传统农具“强硬”地铺了一 地,每一件器物上都挂着 手工打造的粗糙纹理,边 角处还烙上了老铁匠的江 湖字号,承诺终身保修。 P2-4 一对八〇后情侣,七年里山生活: 离城70公里,坐拥30亩地,自耕自食,安抚鸡羊,拜会鸟兽,关心蘑菇的褶皱、砍柴姿势、垃圾去向……为万物奏鸣沉迷,与奇妙野性交谈 ·350张彩版手绘,11类半野生活技能,107种动植物观察 ·自然之友 权威认证丨吕植、杨东平 诚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