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61.60
折扣购买: 岁月板声(走近快板书大师梁厚民)/曲艺名家回忆录
ISBN: 9787200115390
自梁厚民上高中起,他就是这个家庭所有的希望 ,父亲自然希望梁厚民能通过高考来转换身份,光耀 门楣。 那时候的大学生,是一个头上戴着光环的字眼, 因此,高考对于来自于平民百姓的每一位学子来说, 都是一个完全可以改变命运的绝佳的机会。 梁厚民所处的那个年代,读大学是十分不容易的 事情,从初中考上高中,实际上已经有一半以上的学 生被淘汰掉了,从高中考上大学,又是一个非常重要 的筛选。 那时大学生是很吃香的,工作是国家“包分配” 的,也就是说只要考取了大学,毕业后肯定就会有工 作,还能定“国家干部”,一年后“转正”,定为行 政22级,每月工资可拿到53元,如果是在北京、天津 或者上海这三个地方就业,每个月能够拿到56元的工 资,这在当时已经是很高的薪水了。但如果考不上大 学,这一切都会与自己无缘,此前12年的苦读都毁于 一旦,或者当农民,或者当工人,与“国家干部”的 身份可谓天壤之别。 父亲不止一次对梁厚民表示,他是不希望他去从 事表演的,而更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有着“国家干部” 身份的大学生。 梁厚民不想让家里人失望,他心里很在乎父亲的 意见。因此,他在心里盘算着,一定要考大学。 从此,梁厚民更加铆足了劲儿去备战高考,上高 中的那几年,他虽然参加了不少的文艺表演活动,但 丝毫也没有放松对文化课的学习,所以学习成绩也一 直不错。 梁厚民那时候虽然很喜欢文艺等文科类的科目, 但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还是都选择了理工科,为什 么呢?这与当时的大环境有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后,就着手开始改变旧中国遗留下 来的贫穷落后的烂摊子,当时中国进入了一个恢复和 大规模发展经济的时期,目标是“使中国稳步地由农 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工业化的立国目标自然需要大 批理工科人才,因此众多理工科院校随之兴起,而且 受到特别的重视。理工科教育从而得到迅速发展,理 工科的学生也会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梁厚民 也认为自己能有更多的机会去报效国家。 那时的高考是先填报志愿,后参加考试。按理工 、农医、文史三类来填报志愿,填表时按一二三顺序 自报志愿,考后根据成绩任凭大学录取。梁厚民的班 主任再三强调,最后一项一定要填上服从分配,服从 调剂志愿,那时候上大学录取率低,机会难得。填志 愿时家长的意愿占主导地位,也大都与家长所从事的 职业、兴趣爱好有关系。 梁厚民的第一志愿是清华的无线电系,第二志愿 是北大的微波电子系,其他的一些志愿,也都是跟天 体、导弹有关的专业。梁厚民觉得自己平时成绩不错 ,考完之后也觉得考得很不错,上大学应该是没有问 题的。 那个年代的高考,学生完全是被动应试,高考成 绩既不通知学校,更不会告知本人,还不允许查分数 ,全凭“上边”录取。学子们心里只有“一颗红心, 两种准备’’任凭祖国挑选的纯真情怀。 梁厚民还记得发榜的那一天,当他拿到录取通知 书时,他的心急剧地跳动起来。都不敢立刻拆开来看 ,似乎这一刹那将决定他这一生的命运。后来他颤抖 着展开通知书,知道自己被第八志愿录取了,也就是 北京矿业大学。 关于这一年的高考的一些事情,梁厚民也是后来 才知道的,1960年,我国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据说 那一年全国高校共招收32万人,是新中国成立11年来 招生人数最多的一年。而当时初、中等教育落后而高 校扩招,这就出现了一个大矛盾,即“供不应求”— —当年的高中毕业生不够大专院校招生数。但是“毕 业生少于招生数”的“秘闻”考前并不知情,是后来 才知道的,所以当时压力也很大。 还有一个现在看来不可思议但当时很正常的现象 ,即看重家庭情况和阶级成分,甚至在录取时政治情 况重于考试成绩。如有的烈士子女,优先被北京大学 录取;有亲属在海外或在台湾、香港的,一般不予录 取;对当年的饥饿情况说过怪话的,因饥饿到食堂偷 过饼子、红薯的,也不予录取;凡家庭出身是地主、 富农的,只能考取地区级的师专之类。而梁厚民家当 时定的成分就是富农,梁厚民父亲定的是手工业主, 因此他也不能被第一二志愿的清华、北大录取。 而梁厚民还一直以为,他之所以上了第八志愿的 大学,可能与当年的印度尼西亚排华有关,因为那一 年许多华侨都到北京来了,他们在上大学时有优先的 权利,所以好学校就把他们先挑走了,从而挤占了他 上清华大学的机会。 不过,北京矿业学院(现在的中国矿业大学)也 算是当年北京的八大学院之一,并在八大学院里是非 常风光的。当年有一句话叫作“穷石油、富钢铁、了 不起的大矿业”,足见当时北京矿业学院的地位。其 实这样说也是有一定社会背景的,当时的能源只有煤 炭,这是工厂、电厂等各个单位以及每个家庭须臾离 不开的东西,在各种生活必需品中,除了水和食品以 外就是煤炭!矿院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很“牛”,教学 楼都盖得富丽堂皇,气派非凡。1959年国庆十周年时 ,矿业学院和清华大学并列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上;同 时矿业学院还是那时全国唯一一所因为体育成绩出色 而得到贺老总亲授锦旗的学校。 当时学院的领导看到梁厚民填报的其他志愿,认 为梁厚民应该对数学很感兴趣,所以就给梁厚民安排 到了测量专业,这个专业需要学很多的数学课程。 那时候,被调剂到这个大学和这个专业,梁厚民 曾一度有放弃念大学的打算,准备全身心投入文艺事 业算了,但是梁厚民家里人怎么说都不同意。在他们 看来,考大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哪能考上了 大学还不去呢?梁厚民拗不过家里人,就拿着通知书 到学校报到去了。 P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