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2.40
折扣购买: 四书五经经典故事
ISBN: 9787300254647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简称“ 修齐治平”,是《大学》为儒家思想家、政治家所确 立的自我修养与发展的指导原则,也是衡量一个“士 ”在政治上、学术上成熟与否的标志。说白了,便是 一种儒家所追求的政治理想。在这方面,中国古代的 儒家思想家、政治家做出了很多的榜样,诸如周公旦 、张良、诸葛亮、唐太宗、郭子仪等,但最突出的莫 过于同处于北宋中期的两位儒家思想家王安石与司马 光。 在“修身”方面,王安石号称布衣宰相,穿戴打 扮颇不讲究,拓落不羁得甚至有些邋遢,但在做学问 上却一丝不苟。有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得来 之难即显示了他这种穷学不辍的治学精神。而司马光 的“警枕”典故更是自不必言,为了编修《资治通鉴 》,他甚至到了忘情忘神忘我的地步。 王安石与司马光在政治上是对立的,但在生活中 却是朋友,他们为官多年,双双官至宰相,但家庭生 活极度俭朴,数十年内,没有惹出一丝官声不好的口 舌。不仅如此,,他们还严格要求家人,不得以宰相 、参政、大学士的名义去谋取私利。甚至有一次在朝 堂议事时,吕惠卿有意无意说了一句“司马光你家莫 是放高利贷的吧”,司马光听了如雷炸耳,一回家就 严厉查问,结果这事还真有影儿,他的妻子儿女虽说 规规矩矩做着臣民,但远在山西家中的亲戚中确实有 入时不时放高利贷。司马光气愤之极,立即写信给夏 县老家,表示哪怕自己省吃俭用接济家乡,也千万别 再有坑害百姓的高利贷发生在司马家门上。王安石对 家人要求严格,从不许亲人们打着他的旗号办事,也 正是由于他这也许有点过分的规矩,千里迢迢从江西 老家来投奔他这个宰相的两个弟弟王安国和王安礼恼 火之极,在一些人的金钱美色利诱下,干脆投入王安 石的反对派阵营中,和亲哥哥唱起了对台戏。王安石 和司马光可算得是“齐家”典范了。 身为数十年的朝廷大员,王安石与司马光理所当 然都有着“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而且他们也都 有着自己的大政方略,虽说由于观念的不同,两个人 在政治上不可避免地成为对立面,但历史地看,他们 都有其可取之处。王安石支持“熙宁变法”,倡导“ 国家资本主义”,可以说早几百年就提出了改革与科 学强国的政治主张,正因如此,列宁由衷称赞他为中 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而司马光则在自己的政治主张 不能实现的情况下,一头扎进《资治通鉴》的编修之 中,把中国历史上宋以前上千年的历代统治之经验教 训一一总结,以为后来的统治者留下“治国”之鉴。 尤为可贵的是,王安石与司马光作为政治上相互 敌对的高官,在文学上、生活上却交往甚多、互为钦 敬,而且在各自当权的时期也毫无例外地给对方和以 对方为首的对立面以“给出路”的政策,无论在朝堂 上如何对立甚至激怒,却从来没有将对方“抓起来, 打一顿,甚至杀头”。那个时候,对政治反对派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