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船铁马刘寄奴(南北朝启幕战史)

楼船铁马刘寄奴(南北朝启幕战史)
作者: 李硕|责编:王忠波//孔伊南
出版社: 文津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4.90
折扣购买: 楼船铁马刘寄奴(南北朝启幕战史)
ISBN: 978780554718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时光退回四十一年。 公元369年初夏,农历四 月一日,京口城下的江岸上 泊满了战舰。洁白的风帆如 云海,遮蔽了滔滔江水。站 在探入长江的北固山上,举 目西望,上游的天水之间, 舰队还在连绵驶来,极望不 见尽头。 山下码头,绿柳荫中, 口令声喧哗起伏,整装的军 人们正在列队登船。有军马 不肯走上踏板,焦急地踏动 四蹄,仰头长嘶。士兵们拼 命拉扯缰绳,鞭打、呵斥着 逼它就范。 一批士兵登船 完毕,踏板撤下,帆索拉起 ,在东南风的吹拂下鼓帆渡 江,开始他们的北伐之旅。 桨声欸乃中,又一批战舰靠 岸,士兵继续登船。有人乘 军官不注意,向远处目送的 亲人挥手告别。 京口,一座伴随南北割 据而生的兵城,已经历过无 数次这样的出征场面。 但这次,紧张、压抑的 气氛弥漫在京口城上,感染 着登船的将士、岸上的亲人 。 这里的居民,大都是五 十多年前徐、兖二州的百姓 ,为躲避匈奴和羯胡的战乱 南迁而来,使小镇迅速变成 了一座号称“北府”的兵城。 多年来,他们习惯了由同乡 ——兖州高平的郗氏家族为 刺史,充当他们的保护人。 这种南迁的移民被称为“侨 人”,伴随他们南迁的那些 地名,就是“侨州郡”。 但最近,来自长江上游 、雄踞荆州多年的桓温大司 马,排挤走了徐州刺史郗情 ,控制了京口。准确地说, 他已经控制了偏安江南的整 个东晋王朝。这次北伐的统 帅就是桓温。 一艘大型楼船从中流驶 来,缓缓落帆靠近码头,三 重楼顶的平台之上,一位统 帅凭栏而立。他全身甲胄戎 装,身高中等,体形胖大, 连鬓的络腮胡须已经花白, 身后站着几名素衣长衫的幕 僚文士。这位统帅就是东晋 大司马桓温,来视察京口军 队调动情况。他将倾举国之 力,进攻慕容鲜卑建立的前 燕。 遥对楼船,岸上送行的 人满怀疑虑,窃窃议论:京 口子弟的鲜血和性命,会不 会成为桓温实现更大野心的 垫脚石? 人群中拥挤着一名七岁 少年,他身穿白色丧服,怀 里抱着一个哭闹的婴孩。这 个少年就是刘裕,他出生时 母亲死于难产,父亲又刚刚 病逝。 刘裕祖先是徐州彭城人 ,曾祖一代为了躲避北方战 乱,渡江到京口定居。刘裕 出生时,他父亲刘翘正担任 本郡功曹。这个由侨人组成 的彭城郡就设在京口城内, 功曹由郡太守自行任命,不 是朝廷正式官员,在东晋时 代往往是一种抬高先祖的虚 荣身份,刘翘可能只是个普 通吏员。刘裕出生在父亲的 郡府吏舍里,他的母亲也死 在那里,在刘裕穷困的少年 时代里,这是他最聊以自豪 的出身。 刘翘家境拮据,一人难 以抚养幼子,曾想把他抛入 长江中。刘裕的姨母不忍心 ,把他抱来与自己的孩子一 起喂奶,他才得以存活下来 ,也因此获得了小名:寄奴 ——寄养在亲戚家的孩子。 刘翘后来续娶夫人萧氏,在 萧氏又生了两个儿子后,刘 翘病死,刘家境况非常贫困 ,只靠孀妇萧氏一人辛苦耕 作养活三个儿子,少年刘裕 也要帮继母照看两个幼弟。 看到人群中的白衣少年 ,桓温眉头微微耸动一下。 大军出征,这不是好兆头。 他稍一抬手,卫士将命令高 声传递给船尾的舵工。楼船 扬帆掉头,汇入了浩荡船队 ,向江北的广陵驶去。 桓温船队绵延百余里, 自广陵北上,经过运河开进 淮河,船队小心躲避着水下 暗藏的沙洲,在淮河急流中 北渡,进入泅水,向西北溯 流而上,目标是——黄河。 无数个暗夜里,占星家 们留心着银河南段的“天江” 星(西方星座序列中之蛇夫 座36)。在魏晋的占星学中 ,天江星代表着通往黄河的 水路。如果月亮或者五大行 星靠近、侵犯天江,则表示 通向黄河的水路断绝。幸好 ,近十年来,这种天象未曾 出现。这预示着北伐航道将 畅通无阻。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