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电动汽车原理与设计(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
作者简介
邓涛,男,1982年7月生,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访问学者,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主任,第四届重庆交通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主要从事车辆动力传动及其综合控制、混合动力及电动汽车控制研究、新能源汽车理论及应用研究、智联汽车控制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和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及企业横向20余项。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重庆市博士后科研项目特别资助项目、重庆市科委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项目、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苏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重庆交通大学博士基金等国家级2项、省部级4项科研项目。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重庆市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重庆交通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等省部级重点项目2项、厅局级1项教改项目。在《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dvances in
内容简介
第 3章 纯电动汽车设计 3.1工作模式和控制策略 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中主要有电机驱动装置、传动 系统、动力电池等。必须有一个性能优越、安全可靠的 整车控制策略,从各个环节上合理控制车辆的运行状态 和能量分配,以充分协调和发挥各部分的优势,使汽车 整体获得最佳运行状态。 在制定纯电动汽车控制策略时,首先要明确控制目 标,即在保证汽车基本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汽车的能量消 耗,提高车辆的续驶里程。同时,还要兼顾电池的寿命 问题、实现条件的制约,并要充分考虑到驾驶员的驾驶 意图、汽车的平顺性以及安全性。因此,需考虑的原则 和约束条件如下: (1) 在系统性能限制条件和司机驾驶扭矩需求的条 件下,计算和调整实际输出的驱动扭矩; (2) 保证车辆运行以及各个部件的安全性; (3) 确保良好的驾驶感受。 基于以上原则,可制定以下基本控制策略: (1) 限定电动机的工作区域和SOC值的范围,确保 电动机和动力电池能够长时间保持高效的状态。若出现 问题,系统提醒,再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对纯电动车辆 系统的工作模式进行判断和选择,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 (2) 实时考虑各个影响因素,如行驶工况,电池的 SOC值等,根据规则,将转矩合理地分配给电动机。在 整车控制器与电动机控制器中形成一个实时控制的闭环 系统。这样既能保证驾驶员驾驶意图及时更新,同时也 能够对车辆状态进行控制,保证安全性和舒适性。 根据以上原则和基本控制策略,从纯电动汽车的主 要工作模式(起步模式、行车模式、制动能量回收模式) 考虑,制定出相应的控制策略。 (1) 起步模式: 当车辆完成上电过程后,整车控 制器通过采集车辆状态、电机和电池以及加速踏板等信 号,车辆随时准备起步。只要驾驶员踩踏加速踏板并且 电池SOC值高于一定值,整车控制器就计算电机所需转 矩,并将此信息发送给电机,电机开始起动并驱动纯电 动车起步。如果电池SOC 值过低,则要进行报警,以保 证车辆的安全。 (2) 行车模式: 起步完成后,车辆进入行车模式 。整车控制器实时接收和 采集各种数据,实时计算电机所需的转矩并定时发 送这些数据给电机控制器,保证汽车的正常运行。当电 池SOC值过低时,车辆进行报警,充电提示灯亮。 (3) 制动能量回收模式: 根据制动踏板行程的大 小以及在不改变原车的制动性能情况下对能量进行有效 回收。纯电动汽车的制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电动机 再生制动部分和传统液压摩擦制动部分。在采用电动机 再生制动的同时,使用传统的液压摩擦制动作为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