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湖南文艺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2.10
折扣购买: 每天懂一点行为心理学
ISBN: 9787540477929
作者:【日】匠英一,1990年创立(株)认知科学研究所。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对无意识、直觉等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市场管理和营销等方面。此外,他还担任多家企业的顾问,活跃于杂志专栏、演讲和电视访谈节目等众多领域。主要著作有《看穿人心的小动作》《首次公开,洞察对手的心理练习册》《科学认识“意识的秘密”》《“动作与心理”词典》《图解好学易用的心理技巧》等。 译者:郭勇,日文译者,自由职业者。译作有《每天懂一点色彩心理学》《每天懂一点人际关系心理学》《心理学玩的小技巧》《荣格双重人格心理学》等。
通过动作看透上司的心理(1):从不离开自己座位的上司 有的上司喜欢把部下叫到自己身边来训话,也有的上司会亲自跑到部下的座位旁,下达命令。这两种上司的行为和心理存在什么差异呢? 从不离开座位的上司和亲自跑腿的上司: Y君的上司A经理,每次向部下发出指示、下达命令或者询问情况时,都会亲自跑到部下的座位旁。另外一个上司B经理,每次都会拿起电话说:"喂!你过来一下。"像这样把部下喊到他的身边来,从没见他离开过自己的座位。 A经理的做法平易近人,非常体谅部下,自然也能得到部下的爱戴。B经理则不怎么受欢迎,这边部下忙得不可开交,他却常因一点小事就把部下呼来喊去,部下对他简直烦透了。那么,这两位上司的行为和心理到底有什么差别呢? B经理把办公桌看作自己的势力范围: 分析两位上司的异同时,关键点在于他们领地意识的强弱。从这一点,我们也能看出哪位上司充满自信,哪位上司是在虚张声势。 首先,总爱把部下喊到自己办公桌旁训话的B经理,只把办公桌当作自己的领地。因为他缺乏自信,所以只有把部下叫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时,才能保住自己的威严。 另一方面,A经理就对自己的能力和领导力充满自信。所以,他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把那里当作自己的势力范围。为了引导部下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他会积极主动地走过来,不会觉得这样有失上司的威信。 另外,作为部下,还可以通过这种行为来推测上司的心理状态。例如,当上司拿到部下写好的计划书时,如果把部下叫到他的旁边询问计划书的细节,说明上司对这个计划是否可行没什么信心。如果上司拿着计划书走到部下旁边进行询问,则说明上司对这个计划很是期待。 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1) 对镜子中的自己异 常关注 确认自己的仪容仪表,让人安心 街头的橱窗、地铁车厢的玻璃、公司或咖啡店卫 生间里的镜子……在我们身边,随处都有能反射出自 己身影的东西。当我们不经意间从这些地方经过时, 只要自己的身影进入视线之内,就会不自觉地多看两 眼,以检查自己的仪容仪表。这是一种很自然的行为 ,任何人都会这么做。 看到自己衣冠不整、头发乱了,就会整理好,而 且还会对着镜子调整自己的表情。可以说,这是为了 给别人留下好印象而做的,是一种必要的社会行为。 另外,通过检查仪容仪表,可以确认自己的存在感, 这样才会安下心来做下面的事情。 自恋者对别人的眼光很敏感 不过,照镜子也是有限度的,有人爱照镜子就超 出了正常的限度。在商场的卫生间中,我们常能见到 一些“爱美”的女士像占领地盘一样长时间站在镜子 前,整理自己的头发或者补妆。有时,甚至能发现有 的女士只是在那里摆弄姿势和自我陶醉。她们这么做 ,给后面的人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 对这样的人,周围的人肯定会小声议论,认为她 很“自恋”。“自恋”的英语“narcissism”源自希 腊神话中的人物“Narcissus”。Narcissus是一位 因痴迷于自己的容貌最终溺死的青年。(故事是这样 的:№rcissus是一位长相十分清秀的美少年,他对 任何姑娘都不动心,只对水中自己的倒影爱慕不已, 最终在顾影自怜中抑郁死去。Narcissus死后化作水 仙花,依然留在水边守望着自己的影子。) 过分注意自己形象的人,会像Narcissus一样, 变得自我陶醉和自恋。 自恋的人对自己的形象非常敏感,也非常在意周 围人对自己的评价,还常伴有自卑感。另外,过度沉 溺于镜子中的自己,也是逃避现实的一种表现。 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2) 先坐靠边座位的理 由 心理学上的领地意识 在地铁始发站上车的乘客,面对空空的长条座椅 ,他们会选择坐在哪里呢?前一两位乘客,大多会选 择最靠边的座位。接下来的乘客会坐在座椅正中间。 后面的乘客才会一点点把座椅“填满”。如果座椅空 间比较大的话,乘客都会选择和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坐。只有人比较多的时候,才会挤着坐。 从这种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有一种想确保自 己“领地”的心理。每个人都想“保卫”自己身体周 围的一定空间,如果有人进入这个空间,我们就会产 生压迫感,浑身不自在。心理学将这种“领地空间” 称为私人空间。 每个人私人空间的范围都不同。比如,性格比较 外向、开放的人,私人空间比较小,别人在一定范围 内接近自己,也不会觉得不自在。反之,性格中排他 性比较强的人,私人空间的范围相对较大,如果有人 进入他们的私人空间,他们就会不高兴。 无意识的栅栏 也许有朋友会产生疑问,在空地铁里,坐座椅的 中间不也能确保私人空间吗?反正两边都是空的。不 过,地铁中会不断有乘客上车,虽然开始时左右两边 是空的,但不久后就会被人“占领”。靠边的座位就 不同了,至少可以保证单侧不会有人。因此,靠边的 座位相对让人安心。 在大都市的地铁里,尤其是上下班的高峰期,简 直拥挤不堪,大家肯定会进入彼此的私人空间,甚至 发生身体接触。因此,像始发站这样人不多的时候, 大家自然会优先选择靠边的座位,以最大限度地避免 私人空间被“侵入”。由此可见,优先选择靠边的座 位,是因为大家都不喜欢私人空间被人“侵入”。 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3) 习惯把发票揉成团 的人精神压力较大 把发票揉成团的原因 在超市的收银台,经常能见到把购物小票或发票 揉成团或剌啦撕碎的人。这样的人大多精神压力比较 大,或者存在某种欲求不满。 如果能找出产生精神压力的原因并加以解决当然 好。然而,没法解决的话,人就会寻求其他方式来发 泄。比如把发票或稿纸揉成一团,似乎能让情绪平静 一些。这种借助其他方式来发泄情绪的行为,心理学 称为“转移行为”。 把情绪发泄到小纸片上,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问题,甚至也不能给人带来多大的快感,但很多人就 是忍不住要这么做。 找到适当的方式确实有助于消解精神压力 转移行为的具体形式因人而异,而且即使是同一 个人,在不同情况下使用的发泄方式也不同。比如, 影视作品中常见的夫妻吵架,经常会出现把盘子、杯 子摔得粉碎的镜头,这就是转移行为的一种。因为发 泄情绪的对象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事物,所以也可以说 是一种乱发泄。 不过,如果能在了解自身精神压力原因的基础上 ,通过转移行为很好地发泄负面情绪,那么这样的转 移行为就是一种健全的精神压力消解法。比如,心存 不满的时候去拳击俱乐部用力打沙袋,锻炼身体的同 时还发泄了情绪;再比如,焦躁不安的时候用抹布把 家里的地板、家具都擦一遍,也有肋于让内心平静下 来。然而,不自觉地把发票揉成团,或者做出其他过 激行为,大多是因为精神压力过大,又没找到正确的 疏解方式,才会难以自制地做出这样的转移行为。 P2-6 <p> 语言是靠不住的,因为人可以操纵语言,说出谎话。人的动作却不会作假,只会反映内心的真实想法。行为心理学,是快速破解身体语言的心理学。本书可以帮你培养犹如读心师般的敏锐洞察力,掌握便捷的读心术。<br/><br/> 日常生活中的小动作: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随处可见但又常被人视而不见的小动作,读懂它们的含意就能洞悉别人的心。<br/><br/> 商务活动中的小动作:要与客户、部下、同事甚至上司保持良好和谐的关系,正确解读他们的小动作很重要。<br/><br/> 男人和女人的小动作:恋爱中的男女会做出很多"耐人寻味"的小动作,他们的内心到底在想什么?<br/><br/> 朋友的无意识行为:深入了解朋友无意识的言行和癖好,没准儿会颠覆你对他们的固有观念哦。<br/><br/> 从癖好发现另一个我:解读我们无意识的行为和独特小癖好的含意,就能揭开另外一个自我的神秘面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