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孟子
作者: 王应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4.00
折扣购买: 孟子
ISBN: 9787569924435

作者简介

王应, 1999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先后获文学学士、硕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古籍整理与保护相关工作。

内容简介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②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③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④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⑤,弑⑥其君者必千乘之家⑦;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⑧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⑨。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⑩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释】 ①梁惠王:即魏惠王,名罃(yīng)。惠是他的谥号,公元前370—前319年在位。②叟(sǒu):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③亦:只要。④交征:赵岐注:“征,取也。上取乎下,下取乎上,故曰交征。”⑤万乘(shèng)之国:古时一车四马的兵车一辆叫一乘,古代的国家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国家的大小。按古制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有万乘,诸侯享有千乘、百乘不等。万乘之国,指能出兵车万乘的国家。⑥弑(shì):古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为“弑”。⑦千乘之家:古代的执政大夫有一定的封邑,封邑又叫采地,拥有这种封邑的大夫叫家。有封邑当然也有兵车。公卿的封邑大,可以出兵车千乘,大夫的封邑小,可出兵车百乘。⑧苟为:如果真是。⑨不夺不餍:夺,篡夺。餍(yàn),满足。⑩后:据朱熹《集注》云:“不急也。”意思为不照顾,对……怠慢。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惠王说:“老人家,您不远千里长途辛劳前来,对我的国家会有很大利益吧?” 孟子回答道:“大王为什么要说‘利益’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大王说“怎样才能有利于我国”,大夫们说“怎样才能有利于我的封地”,士人和老百姓说“怎样才能有利于我自己”,全国上下互相追逐利益,国家就要危险了。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以下犯上杀掉国君的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公卿。万乘之国的臣子拥有千乘,千乘之国的臣子拥有百乘,已经很多了。如果又以利益为先、仁义为后,那么不篡夺国君是不会满足的。没有讲仁德却遗弃双亲的,也没有讲孝义而怠慢国君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一定要说利益?”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①,顾鸿雁②、麋鹿,曰:“贤者③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④:‘经始⑤灵台⑥,经之营之,庶民攻⑦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⑧,庶民子来⑨。王在灵囿,麀鹿⑩攸伏⑾,麀鹿濯濯,白鸟鹤鹤⑿。王在灵沼,于牣⒀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⒁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⒂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注释】 ①沼(zhǎo)上:池塘。②鸿雁:大雁。③贤者:聪明正直的人。④《诗》云:此处十二句诗引自《诗经·大雅·灵台》中的第一、二章。这是一首歌颂周文王德行的诗歌。⑤经始:经营、筑作基业。⑥灵台:台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鄠邑区以东。相传周文王时所造,由于百姓的协力修筑,很快落成,如有神灵相助,所以叫灵台。⑦攻:修造。⑧勿亟:是说文王不加督促,亟,同“急”。⑨子来:百姓如同子女来为父母出力一样。⑩麀(yōu):母鹿。⑾攸伏:母鹿安于它原来所在的地方,没有被惊动。⑿鹤鹤:形容羽毛洁白的样子。⒀于牣(rèn):充满的意思。于,句首语气词。牣,满。⒁《汤誓》:《尚书》里的篇名。是伊尹辅佐商汤王讨伐夏桀王时的誓师词。⒂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据《尚书大传》说,夏桀暴虐无道,大臣劝谏,他居然无耻地说:“我有天下,如天上有太阳,太阳毁灭了,我才会灭亡呢。”民众对夏桀的暴虐怨恨到了极点,于是冲着他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毁灭呢?要是它会毁灭,那我们宁可跟它一块灭亡。”以上引自《诗经》与《尚书》,是用周文王和夏桀一正一反的例子来说明与民同乐的道理。时,是,这个。害(hé),《尚书》原文作“曷”,何时。丧,灭亡。女,即汝,你,这里指夏桀。 【译文】 孟子见梁惠王。惠王站在池塘旁边,环顾周围的飞禽走兽说:“贤德的人也喜欢享受这些东西吗?” 孟子回答说:“只有贤德的人才能享受这些乐趣,不贤德的人虽然拥有这一切,却无法享受这种乐趣。《诗经》里说:‘开始建灵台,又测量,又营造,百姓一起来建造,没有多久就完成。文王吩咐莫着急,百姓如子自发来。文王在灵囿,母鹿安伏,丰泽肥美,瑞鹤洁白。文王在灵沼,满池鱼儿都跳跃。’文王用老百姓的力量来修建高台和池塘,而老百姓非常高兴,称高台为‘灵台’,称池塘为‘灵池’,还为文王的花园中有禽兽鱼鳖而感到高兴。古时的君王能和老百姓一同享受快乐,所以他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尚书·汤誓》说:‘这个太阳呀,你何时才能消亡啊?我宁愿跟你一同死去!’百姓要和暴君夏桀一起灭亡,就算夏桀拥有高台池塘与飞禽走兽,难道能够一个人快乐吗?” 【原文】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①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③戚④,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注释】 ①世臣:指累世建立了功勋的臣子。②亡:指离开君王出走。③逾:超越。④戚:亲近。 【译文】 孟子拜见齐宣王时说:“我们所说的历史悠久的国家,并不是说那个国家有年代久远的高大树木,而是因为那个国家有世代建功立业的老臣的缘故。大王您现在没有亲信的臣子了,过去所提拔选用的人,如今不知道他们去哪儿了。” 齐宣王说:“我怎样才能识别他们没有贤能而不选用他们呢?” 孟子说:“国君要进用贤能的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会使卑贱的人超越尊贵的人、疏远的人超越亲密的人,这样的事怎能不慎重对待呢?左右的人都说某人贤能,不能轻信;诸位大夫都说他贤能,还是不能轻信;全国的人都说他贤能,然后对他进行考察,若发现他真贤能,然后才提拔他。左右的人都说某人不行,不要轻信;诸位大夫都说他不行,也不要轻信;国人都说他不行,然后考察他,若发现他确实不行才罢免他。左右的人都说某人该杀,不要轻信;诸位大夫都说他该杀,也不要轻信;国人都说他该杀,然后考察他,若发现他真该杀,然后才杀掉他。所以说是国人处决了他。能够做到这样,才能够真正做百姓的父母官。” 【原文】 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公孙丑问曰:“何谓也?” “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 【译文】 孟子说:“梁惠王真是太不仁了!仁者把他所喜爱的普施于他所不喜爱的人,而不仁者把他所不喜爱的推及于所喜爱的人。” 公孙丑听了,问道:“为什么这么说呢?” 孟子说:“梁惠王为了争夺土地的缘故,驱使他的老百姓去作战,使他们暴尸野外。打了败仗,准备再战,又怕不能取胜,因此驱使他所喜爱的子弟去献身,这就叫作把他所不喜爱的推及于他所喜爱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国学经典里蕴藏着中华文明的光芒与智慧,凝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与力量。 1. 内容上,本丛书采用“原典+注释+译文”的形式,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明白晓畅。不仅让读者更好领会经典的内涵,这样的架构方式也更贴近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可以说既立足经典,又兼顾了历史传承与当代人的需求。 2.无障碍阅读。丛书将原典中生僻的字词都进行了拼音标注,同时重点字词、句子、人物等重点详细解释,使得整个阅读过程非常顺畅。 3. 每册图书配以精美插图,排版简约精致,简体横排,稀疏有秩,读起来非常轻松。 4.装帧典雅,双封裸脊,具有古典韵味;书名字体来自清光绪年间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秀润华美,正雅圆融。封面装饰图案是从书籍对应年代中寻找铜器、壁画、玉器、家具中的纹饰图案 。特殊工艺,考究用纸,简约大气,封面图片烫彩色漆片,书名烫黑色漆片,封面用深黄大地纸,富有肌理感,内封用牛皮纸,具有历史感。 5.《孟子》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元典,是孟子哲学、政治、教育等思想的直接体现,其言论对今天的我们仍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正如八十岁高龄的王蒙先生读《孟子》所说:“他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问题讲得通透贯穿,同时表达了足够的处世的聪明与应对的机敏。……善哉《孟子》,甚可读也。”全文语录体散文形式,语言简练精准、明白晓畅,平实浅近,是我们每一个人不可不读的经典!跟着先贤孟子学习论辩,学习逻辑,认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