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之壳

死亡之壳
作者: [英]尼古拉斯·布莱克
出版社: 上海文艺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8.80
折扣购买: 死亡之壳
ISBN: 9787532187034

作者简介

作者尼古拉斯·布莱克,1904年生于爱尔兰,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教授,皇家文学协会副主席。主要作品以英国现代诗歌著称,并于1968年至1972年期间担任英国桂冠诗人。与此同时,还出版有20部侦探小说,是英国黄金时代侦探小说的代表性作家,其中以“奈杰尔·斯特雷奇威”为侦探主角的16部系列小说,囊括了黄金时代侦探小说的所有悬疑探案模式,文笔流畅,人物鲜明,被誉为西方犯罪小说的经典。一版再版,畅销不衰,并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风靡一时。

内容简介

“我想,你后来没有再收到更多的信吧?” “没有,这小子估计憋着劲等圣诞大餐节礼日到来呢!” “告诉我,你相信信上的话吗?” 奥布莱恩的眼神又开始晦暗不明,像小姑娘一样绞着手指,“我不知道,说实话,真不知道!以前也遇到过类似的事儿,不止一次,不过,这次,这个人的表现方式不大一样,”他转过头,探寻地看着奈杰尔,“嗯,如果我打算杀死谁,我想我也会这么写的。通常只有那些低能的人,才会在恐吓信里表达刻骨的仇恨,这其实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一点儿没有幽默感。记住,没有幽默感。只有那些做好慷慨赴死准备的人,才会去开玩笑。我们天主教徒是唯一会拿我们的信仰开玩笑的人。你听明白我的意思吗?” “是的,我读最后一封信的时候也有同样的感触。”奈杰尔把杯子放到地板上,走到壁炉旁,依在那儿。在台灯的光晕里,奥布莱恩惨白的脸色和漆黑的络腮胡格外显眼,看起来就像硬币上国王的大头像。奈杰尔突然有种感觉:他看起来那么无助,又那么坦然,仿佛一切都已结束,仿佛一个诗人正在构思自己的墓志铭,而死神就在眼前。奥布莱恩与世无争的表情给人一种感觉,他已经和死神签过了生死契约,缝好了裹尸布,订好了棺材,葬礼也已经安排完毕,就等着死亡降临,但死亡却又似和他毫无关联,也无足轻重。奈杰尔摆了摆头,收起这些荒诞的想法,开始回归正题。 “你和我叔叔说,还有一些疑虑,但不想在信里写出来。” 长久的沉默。最后奥布莱恩调整了一下坐姿,长叹一声:“我不知道该不该说,”他慢慢说道,字斟句酌,“嗯,就是,有一件事,你注意到了吗,在第三封信里,他说,会等宴会结束之后再杀我。在收到这封信一个星期前,我已经开始准备这场宴会了。我一会儿再告诉你,为什么要组织这场宴会。关键是,我并不是那种喜欢组织家庭宴会的人,就像格兰特太太说的,我喜欢独处。这个我素不相识又想致我于死地的人,如果他不是我要邀请来参加宴会的人,怎么会知道我要举办宴会呢?” “或者是你邀请的嘉宾的朋友。” “是的,这也缩小了范围。我无法想象写信的人是我的客人。他们都是我的朋友。但我现在已经不相信任何人了。我可不想这么早死。”奥布莱恩眼里闪过一丝冷光,在那一刻,他更像传说里那个冷血飞行员,而不是眼前这个老处女一样的隐士,“所以,收到第二封信的后,我就对自己说:‘费格斯,你是一个有钱人,已经立了遗嘱,遗嘱里提到的人都知道他们是继承人。’在收到第二封信之后,我决定邀请主要的继承人来这里过圣诞,这样我好看着他们。我一向不喜欢有人持枪在我身后,我却看不见他。遗嘱就锁在我的保险柜里。” “你的意思是,明天来的客人都是你的遗嘱继承人!” “不,只有他们中的一个或两个。我不能告诉你他们是谁,我能吗?斯特雷奇威?这对他们不公平,或许他们都像婴儿的屁股一样干净呢,当然,也可能你最好的朋友会为了5万英镑谋杀你!” 发表完这一通让人瞠目结舌的言论之后,奥布莱恩看着奈杰尔,眼光充满挑衅。 “你想让我瞪大眼睛盯着,”奈杰尔说,“就像披着羊皮的看家狗,但如果你不告诉我,该盯着谁,事情会非常困难!” 飞行员笑了,原本平淡、憔悴的面庞,展现出一种非比寻常的胜利姿态。“这正是症结所在。也是为什么我要请你,而不是别人来做这件事的原因。你一定要相信我,相信我有足够的理由不告诉你,到底谁会从我的死亡中受益。我久仰大名,也关注你已久,老实说,这件事如果你做不了,就没人能做了。你不仅懂心理学,还有分析能力、常识和想象力。不要否认,你就是这样的才华横溢。” 奈杰尔尝到了花言巧语的滋味。那种热情的、极富个性的、孩子般直截了当的奉承恭维也只有爱尔兰人才做得出来。奈杰尔的表现,就像英格兰人惯常做的那样,眼睛紧盯着地面,急忙换了话题。 “对于作案动机,还有没有别的可能性呢?” “我正在做一些设计方案。你知道,最近已经证实,无论什么型号的截击机,面对大规模的空袭都很难有所作为。轰炸机可以从更高的飞行高度,一万英尺或者更高,发起空袭。嗯,不管你的截击机爬升速度有多快,不等你爬升到那个高度,空袭就已经结束了。这意味着在未来战场,要想保护好你的大城市和战略要地,需要在空中的不同飞行高度持续布置有飞机防护网。你能告诉我,这又意味着什么吗?”小个子飞行员从椅子里跳起来,冲到奈杰尔身边,用手指反复指着自己的胸膛,“这意味着你的防护机群必须要有长时间的滞空能力。他们的速度必须要快,续航时间要长,还能像直升机那样垂直攀升。最重要的,必须要有一个非常低的油耗。按照现在战斗机的油耗,很难提供足够的油料让成建制的战斗机群在两周内都保持防空能力。我现在做的就是这个,改良版的旋翼飞机,油耗尽可能低。” 奥布莱恩又跌坐回自己的椅子,手指摩挲着自己的胡子:“我不该告诉你这些的,应该把这些秘密带进棺材,但我得到非官方的消息,有国外势力正在打探我的计划,而且雇佣了一个英国代理。我的计划还不成熟,即使他们偷走了,也没什么用。不过,他们可能觉得,在我完成设计之前把我干掉会比较稳妥。” “你的设计计划在这里吗?” “这些计划在世界上最安全的保险柜里——在我的脑子里!我对数据有超强的记忆力。所以我把重要的图纸和计算公式都烧了。”奥布莱恩叹了口气。灯光下他的脸看起来疲惫不堪,嘴角下垂,像是承受着莫大的苦难。“这是一场肮脏的游戏!”他接着说,“轰炸,被轰炸,释放毒气,被释放毒气——丛林法则以虚伪的‘安全’之名招摇撞骗,博取尊重。人类还不够成熟,还无法掌控自己的发明创造。中世纪的教会试图遏制科学发现与进步,也并非就是反动与保守,这就像一个父亲把企图玩火的孩子手里的火柴夺走一样,或许也是好意。哦,这并非自欺欺人。我过去喜欢空战,记得有一次当我打掉敌人的飞机,看着它起火、旋转着坠落时,我高声唱了起来。”他的眼神望向远处,看起来很空洞,“但是,这是有原因的,有原因的。我陷得太深了。”他试图把身体缩在一起,同时紧张地看了奈杰尔一眼,仿佛想判断一下他到底听明白了没有。 “陷得太深了?”奈杰尔慢慢问道。 “是啊,不是吗?口口声声说要和平,却在为更大规模的战争制定计划。”奥布莱恩悲愤地回答,“我想让世界上所有的飞机都报废,去他妈的‘进步’,可是,我太老了,一切习惯都固化了,除了能设计化油器,什么也改变不了。需要你们这一代去改变人们的想法,追求真正的和平。祝你们顺利!我知道战争的恐怖,但我太累了,什么也干不了,只想去死。我敢说,你肯定对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了解得比我多,我从内心也能感受到这种本能的存在。但你还这么年轻,肯定想活下去,你也有义务让人类活下去,即使要搭上我们这些老骨头也没有问题。” 奥布莱恩说得慷慨激昂,可奈杰尔感觉在这些慷慨激昂的词句背后却有着别样的情绪,一些私人的怨恨。长时间沉默之后,奈杰尔开口问道:“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导致有人想杀你呢?” 奥布莱恩的眼神本来还在游离之中,突然犀利起来。奈杰尔感觉,这种眼神就像一个拳击手在谨慎地保护自己,防备突如其来的一拳。 “还有很多,”奥布莱恩说,“但我都不确定。我曾经四处树敌。我想,我做了那么多错事,最终会自食其果的。我杀过男人,爱过女人——难免留下些风流债,但即使我想,也给你提供不了更多详情。” “匿名信的口吻读起来像是个人恩怨。如果想为钱杀人,或者为了拿到那些设计,不会这样用这样的口气来写的。” “不会吗?难道这不是最好的隐藏真实动机的方式吗?” 文豪博尔赫斯曾这样推荐他写的小说:“我希望好奇的读者把他的书借来看、偷来看、买来看,我向读者保证,他不会后悔。” 钱锺书在上海解放时期,曾摘抄过他的小说,原著也被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 它的曲折和转折令人惊叹,一场精心构建的“狩猎”游戏。——《星期六评论》 一部黄金时期的推理杰作,让人惊讶的是,它读起来令人耳目一新。——《欧洲犯罪小说评论》 线索巧妙安排,对大多数读者来说,解开复杂的谜团将是一个挑战。而且,这本书的结局绝对令人惊叹。——经典悬疑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