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医生漫画身体检查

熊猫医生漫画身体检查
作者: 作 者:[日]森皆捻子 译 者:王玉 徐
出版社: 浙江科技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2.70
折扣购买: 熊猫医生漫画身体检查
ISBN: 9787573910721

作者简介

[日] 森皆捻子 著 医生、插画师、漫画家。学生时代开始活跃于插画界。毕业后,成为一名医生,在医院工作之余为面向医学生的月刊杂志等创作漫画和撰写专栏。著作有《熊猫医生漫画神经科检查》《熊猫医生漫画身体检查》《漫画疾病真凶》《捻子遇到精神疾病时的想法总结》以及“捻子的秘密技巧”系列图书等。负责《漫画微积分》《漫画统计学》的漫画创作。是一位觉得成为“怪医黑杰克”的想法固然不错,不过更憧憬成为手冢治虫的女医生兼漫画家。 王玉 译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博士研究生,主治医师。 徐安羽 译 日本明治大学政治经济学硕士。现居日本,从事中日商品及企业的交流推广工作。

内容简介

★专业医生通过轻松手绘漫画,分步拆解检查方法,阅读本书你将了解: ◎身体检查(体格检查)是什么? 本书所述身体检查,也就是医学上的体格检查(简称“查体”),是指诊察患者身体的方法,包括视、触、叩、听等物理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到底查些什么? 本书向读者介绍了甲状腺、乳腺体表的触诊,肛门和前列腺的指诊,瞳孔、颜面的视诊,心脏、肺部、腹部的听诊等临床常规诊察项目。 ◎体格检查怎么做? 运用感官进行视诊、听诊、触诊、叩诊,遵循一定的流程依次检查身体的各个部位,找到有问题的地方。 ★为什么说体格检查很重要! ◎在医疗设备高度普及的现代,抽血、化验、拍片子已经成为就诊的常规流程,但医生初步诊察身体的工作不依靠那些也可以做到——这是只有人类能够做到,而机器无法替代的工作! 在忙碌的门诊,留给每位患者就诊的时间并不多,医生首先要做的就是体格检查,判断患者的体征和什么样的疾病有关,然后再决定让患者去做哪些辅助检查。例如,看到患者脖子上的甲状腺有明显肿大,摸到硬硬的凸起,就会联想到甲状腺的病变,这时候再让患者去做颈部的B超;患者有大便出血,除了观察颜色和形状外,首先想到的就是先简单做个直肠指诊,不仅经济简捷而且能快速判断病变部位…… 就算是在抽血化验之类的实验室检查技术和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功能越来越来强大的今天,这也是“只有人类能够做到”而“仪器无法替代”的工作哦! ◎即使辅助检查技术发展得再好,也有必须依赖体格检查资料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 体格检查的作用不仅在于初步确定病变部位,提示后续针对性的辅助检查项目,更重要的是,它对一些疾病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例如,那个并不起眼的阑尾炎,实际的鉴别诊断其实很不容易,有些情况下,甚至做了超声和消化道造影都无法察觉到,在早期很容易被漏诊或者误诊,不过绝对不要小看它哦,晚一点被发现真的会危及生命! ★不是医生,身为普通人的我也可以做到吗?! ◎“察看”身体这件事,谁都办得到!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观察的重点! 日日照顾孩子的母亲,可以比医生更快、更准确地发现孩子身体的异常;仔细研究了自己的病情并且擅长自我管理的患者,有可能会比医生对自己身体的变化更敏感。对普通人来说,只要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利用眼、耳、鼻、手,对自己的身体进行观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观察的重点,所以,请翻开这本书,按照熊猫医生的分解步骤,试试看吧! ★轻松医学知识读物,熊猫医生想向我们传达什么? ◎为大众读者普及医学常识、提供就医便利 相比专业读者,读到这本书的大多数人是站在被检查者立场的普通人,在忙碌的诊室接受检查时大家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疑惑“医生为什么对着我又按又摸?”“为什么我只要配合医生上看看下看看他就知道我哪里有问题?”“只做这样的检查就判定我没事是真的没事吗?”……在医疗资源相对紧张而无法获得充分的健康宣教时,这本书的内容可以为就诊者答疑解惑,提供便利。 ◎为青少年读者培养学科兴趣 青少年是漫画知识类读物的重要读者对象,青少年期的学科兴趣培养对以后的大学学习、就业选择都有深刻的影响。轻松的医学知识漫画起到为读者破除“难”的刻板印象,为读者培养学科兴趣助力。 ★憧憬成为手冢治虫的女医生兼漫画家,创作出的作品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 ◎轻松手绘漫画风格,分步拆解检查方法,更易懂,更有趣! 本书由专业医生创作,将厚重的医学知识以手绘漫画形式呈现,“熊猫医生”的可爱形象能快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把复杂的医疗过程逐步拆解,以“熊猫医生”检查者的视角分步骤讲解检查方法。轻松、幽默,好读、易懂! ◎突破壁垒,拆掉门槛,打破“医学难”的刻板印象! 提起医学书,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动辄上百万字的严肃教科书,严肃对应救死扶伤这一内涵,但这也在无形之中为知识的普及以及学科对人才的吸引设置了“难而高”的门槛。作者和出版者的初心是为了能够让初学者面对学习更从容、提高普通读者对医学知识的接受度、培养更多对医学感兴趣的读者。医学应该严肃,但医学信息的传播可以尝试更具吸引力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