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4.90
折扣购买: 拯救全球经济(方向策略和未来)(精)
ISBN: 9787508669823
劳伦斯·H.萨默斯:哈佛大学教授、荣誉校长。曾任美国***部长、美国**经济委员会主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肯尼斯·罗格夫:IMF前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 拉古拉迈·拉詹,麻省理工学院博士、芝加哥大学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2003年9月出任**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他是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院士,并在2003年获得了美国金融协会颁发的费雪·布莱克奖,该奖只颁予40岁以下***的金融经济学家。 作为**货币基金组织的首席经济学家,拉詹在2007年就对****银行家发出严正警告:金融市场即将步入厄运。可惜的是,这个警告导致的**结果是,拉詹被命名为“厄运预言博士”。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2010年5月,拉詹把自己的预言写成了一本书,名叫《断层线》,顿时风靡**。 奥利维尔·布兰查德是麻省理工学院(MlT)“1941级”教授。在法国完成本科学业后,于1977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77年到1982年在哈佛大学任教,1983年起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经常获得经济学系“*佳教师”奖。 奥利维尔·布兰查德对诸多宏观经济问题均有研究:从财政政策的影响到预期的作用,到价格刚性,到投机性泡沫,到西欧的失业问题,到*近的东欧转型问题,*近,他又开始研究劳动力市场制度。他还为许多**部门和**组织工作,如世界银行、**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欧盟委员会和欧洲复兴与开发银行。已发表的文章超过150篇,撰写或编辑的著作超过15部,包括与斯坦利·费希尔合著的《宏观经济学讲义》。 他还是国民经济研究局的研究员,计量经济学会会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会会员,曾任美国经济学会的副会长。他也是法国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
肯尼斯·罗格夫声称,对于目前的低利率现象, 他能够提出其他的假说。他认为低利率现象是世界风 险水平的全面上升造成的。如果投资者对风险的认知 全面上升,我们确实可以预见实际利率会随之下降, 在这一点上我同意罗格夫的说法。但是,在上述情况 下我们还应该看到资产价值随之下降,而不是上升, 因为正是这些资产的风险上升了,所以它们的价值当 然应该下降。同时,在期权市场上,我们还应该观测 到隐含波动率的显著上升。价外状态的看跌期权价格 应该急剧上涨。但是,目前市场上发生的情况与上述 预测截然相反。如果你想购买道指跌破12 000点就会 使你*益的保险,那么现在购买这样的保险比一年前 、两年前或者四年前便宜许多。根据市场对风险的定 价,似乎市场的风险是下降了,而不是上升了。在我 看来,目前的数据说明,市场预期低利率将持续相当 长的时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长期停滞。如果要用罗 格夫的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只能说他的债务**周期 **长,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债务**周期理论和长 期停滞理论并无明显区别。 按照债务**周期理论,目前**经济的困境只 是由暂时性的债务过度造成的,而这种情况将会在未 来三年内基本消失。那么,现在究竟是什么因素在阻 碍**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看起来十分健 康。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和其他收益率之 间的利率差很小。偿债备付率低得简直不正常。不管 对方认为哪些指标*能反映经济危机后的复苏程度, 这些指标都已经大幅好转。然而我们却看到,利率几 乎为零,2016年美国经济的增速很难超过2%。没有 任何证据让我相信,三年后上述情况会有明显好转。 因此,我提出以下观点。首先,目前的低利率只 是在继续2007年 之前就已经开始的利率下降趋势, 而并非处在一个特殊位置。其次, 没有任何合理的 理论能指出目前暂时阻碍**经济发展(而不久后将 会被消除)的负面因素到底是什么。再次,所谓的债 务过度问题本身也应该是内源性的。为什么在2005年 左右我们的信贷标准放宽到了危险的地步?为什么当 时的利率处于一个对泡沫推波助澜的水平上?因为当 时只有采取这些措施才能维持需求的水平,才能保持 经济的正常增速。因此,我认为,即使债务过度的问 题确实存在,它也只是长期停滞或过度储蓄问题损害 经济体的一种机制和渠道而已。债务过度并不是区别 于长期停滞理论的另一种独立假说。 那么,我对本·伯南克的过度储蓄理论又有什么 看法呢?我认为目前存在储蓄长期超过投资的现象( 即长期停滞现象),而伯南克认为目前存在储蓄过剩 现象。这两种说法之所以听起来十分相似,是因为它 们在本质上确实如此。根据我的理解,在两个问题上 我和本.伯南克的看法有所不同。关于我和伯南克的 **处分歧,我认为他的观点很有道理,也愿意根据 他的观点修正我的看法。**处分歧主要关于在讨论 长期停滞问题的时候应将经济体的开放度列入考虑。 我**同意**范围内的储蓄量结构性上升会导致我 上文所描述的低利率现象。如果我现在有机会重新在 2015年及2013年的IMF会议上发言,我将会*加强调 储蓄量(相对投资)增加带来的**效应。但是上述两 次发言的基本内容并没有改变:储蓄量的上升导致了 利率的下降,而利率下降又导致了需求的下降。 P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