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典藏版)/百部国学传世经典

弟子规(典藏版)/百部国学传世经典
作者: (清)李毓秀|编者:林少华
出版社: 漓江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8.40
折扣购买: 弟子规(典藏版)/百部国学传世经典
ISBN: 978754078222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译文 《弟子规》这本书,是根据圣人孔子的训导编成 的。首先,我们在家里要孝敬父母,对自己的兄长要 尊敬。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言行要谨慎,对 别人要讲求信用。我们要关爱他人,亲近那些有仁德 的人,跟他们学习。如果这些我们已经做到了,还有 余力的话,就去学习圣贤的经典。 解读 《弟子规》的得名就是源自起首的这三个字,这 在古书篇章的命名中是很常见的。弟子,这个词汇很 常用,有着很多不同的含义,今天比较常用的意思是 徒弟、门生,而在过去则常常用来泛指后生晚辈,学 生对老师而言固然是弟子,孩子对父亲、叔伯、兄长 而言也是弟子,甚至只要年龄辈分较低.哪怕是素昧 平生的也应当以弟子自居。规,在今天的语言中,人 们首先联想到的是规章、法规、规定,似乎是和教条 文化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的。所谓弟子规,就是说做孩 子、后生、晚辈必须受到的约束,必须依照的准则, 用今天通俗的话说,就是小孩子做人做事的规矩。做 规矩要有一个高一点的标准和依据,《弟子规》是根 据圣人的训示制定的。 用孔子的名言作为蒙学教材的纲要,当然是一个 十分聪明的做法,绝不可能因为原则性的偏差而遭到 排斥。同时,孔子的这句话正好非常全面地涉及了弟 子处事的各个主要方面,用在这里更是严丝合缝。很 多研习《论语》的学者也都认识到这一节对打好扎实 的蒙养基础的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范围在很 大程度上受到可耕种土地的制约。家庭是社会的基本 细胞,且多以大家庭的形式存在,各个家庭的稳定程 度决定了社会的稳定程度。于是,以消弭家庭矛盾为 主要宗旨的孝和弟(悌)就成了最重要的做人准则。对 于年龄不大的弟子来说,他们的生活中主要面对的是 辈分在他们之上的父母和年龄在他们之上的兄长,应 对这两类人群的准则分别称之为孝和弟。至于“出则 孝,入则弟”之说,是文言中常用的“互文”手法, 是一种修辞,可以使句式整齐又不至于拖沓冗长,它 的意思是出入都要做到孝、弟,并不是字面所反映的 “孝”是“出”时的事,“弟”只有在“入”时有用 。接下来两项是谨和信。谨多体现在自己处事的态度 ,要谨慎、低调、收敛,不要张扬、冒失;信则体现 于和人交往之中,语言上夸诞不实、前说后忘、轻于 许诺,这都是不信的表现。如果仅仅以个人为中心来 看,这两个项目是最贴近自身的,应该放在最前面; 但是就社会意义而言,它们就必须接在孝、弟两项之 后,这也是中国文化、儒家思想所提出的一个特殊约 定,一条独特的“公理”。爱众就不是针对什么明确 的对象了,用现代人的话说,叫做善良、有爱心或博 爱,大致意思都差不多,不仅中国文化里有这样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