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北师大--十年耕耘纪实

情系北师大--十年耕耘纪实
作者: 魏礼群|责编:周益群//王婧凝
出版社: 北京师大
原售价: 89.00
折扣价: 58.74
折扣购买: 情系北师大--十年耕耘纪实
ISBN: 9787303281732

作者简介

魏礼群,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先后担任国家计委党组成员兼秘书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研究室主任、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参加或主持过党中央、国务院大量重要文件和领导重要讲话的起草工作;主持了许多重大课题研究,取得一大批有重要价值的科研、咨政成果。先后被聘为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0年10月、2015年1月,分别被聘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院长、社会学院院长。 目前主要社会兼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社会科学基金应用经济组组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9年,入选“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2014年,被评为“中国智库建设代表人物”;2015年,入选“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2016年,被评为“年度十大智库人物”。

内容简介

一、求学岁月 1963年,我从江苏省睢 宁县李集中学考入北京师范 大学历史系,1968年大学 毕业,转眼间已经超过半个 世纪。在这五十多年的岁月 里,我曾先后供职于内蒙古 牙克石林业管理局、国家计 划委员会、中央财经领导小 组办公室、国务院研究室、 国家行政学院;2012年从 领导岗位退下来之后,又在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 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北 京师范大学等多个单位工作 。回首往事,五年的北师大 学习经历刻骨铭心、终生难 忘,为我的人生道路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记得1963年5月,填报高 考志愿时,每个人可以填报 三个志愿,由于家境贫寒, 我都选报能够免费上学的师 范院校:第一个是徐州师范 学院,第二个是南京师范学 院,第三个是北京师范大学 。因为仰慕司马迁作《史记 》的胸襟与抱负,我的三个 志愿都选择了历史专业。在 填报志愿时,我同班好友许 春桂见我空着一个志愿,又 觉得我成绩好,便帮我加填 了第三志愿——北京师范大 学历史系。能到北京读书, 我梦寐以求,却又觉得高不 可攀。但我人生第一次大的 机遇真的降临了。后来得知 ,这一年,北京师范大学历 史系顾诚教授到江苏录取学 生,我便是在江苏被录取的 四名学生之一。1963年8月 23日,在朱集乡邮政所接到 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的那一刻,我不敢相信这一 事实,但毕竟梦想成真,激 动不已。我在日记中写道: “去北京上大学,万分高兴 。夜不能寐,浮想联 翩。”1963年8月28日上午 ,我怀揣崇高志向和家乡父 老厚望,满怀激情地奔赴北 京上大学,这也是我第一次 乘火车、坐轮船长途跋涉。 因为山东遭受暴雨,冲断了 津沪铁路线济南以北路段, 火车停止运行,后来辗转烟 台市乘轮船经天津港又坐火 车,于9月2日才到达北京师 范大学。 1963年,国家刚刚度过“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北京 师范大学全面开展艰苦奋斗 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忠诚 党的事业教育。使我感到荣 幸的是,当时正值被毛泽东 主席称之为“国宝”的著名历 史学家陈垣先生担任校长, 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 白寿彝先生担任历史系主任 ,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先生 为历史系副主任,精明强干 的冯效南老师为历史系党总 支书记,善于做青年工作的 金春芳老师担任历史系团总 支书记,年轻有为的黎虎、 顾诚老师担任班级政治辅导 员,还有十余位在历史学界 颇有名望的教授和一批知识 渊博的中青年教师任教。那 时,白寿彝教授、何兹全教 授等德高望重的史学大家, 都亲自给我们授课。这些一 流历史学家崇尚真理的品格 、严谨治学的态度和科学求 实的精神,多年来一直深深 地影响着我。 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前两 年,学校大抓教学质量,读 书之风大兴。同学们上课时 专心听老师讲授,下课后争 先恐后到图书馆读书;班级 里成立“百花园”编委会,开 展学术讨论,探求真知。放 假期间,有时到城郊帮助农 民收割小麦,腰酸腿疼,两 手磨出血泡,体验到收割小 麦劳动的辛苦;有时到街道 帮助清扫厕所、掏粪,受到 不怕脏和累的锻炼。我严于 律己,积极上进,1964年 下半年,被评选为学习毛主 席著作积极分子,并在全系 师生大会上作经验介绍; 1965年5月15日,被批准加 入中国共产党,是(史三) 班级中最早成为中国共产党 党员的学生。所有这些,至 今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P2-4 2022年9月,正值北京师范大学120年校庆。《情系北师大——十年耕耘纪实》以全景纪实的写法,图文并茂的形式,真实地记述了魏礼群同志对北京师范大学的真挚情怀和在退休后回报母校的部分工作历程与主要活动。这些真实的记录、回忆和感悟,既是魏礼群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生动缩影,是收藏于心底的美好记忆;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和社会学院而言,也是创建中风雨路程的真实写照,是未来踔厉奋进的历史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