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贵州人民
原售价: 168.00
折扣价: 107.60
折扣购买: 我们,被淹没的
ISBN: 9787221170255
靴 子 很多年前有个名叫劳里斯·马德森的好汉,他本已升上天堂,却又因为自己的靴子降下人间。 他飞升的高度不到一艘全帆缆船的桅杆顶部,确切来说,还不如主帆高。升到那里后,他站在通往天堂的珍珠门外,看见了圣彼得,不过这位往生门道的守护人只是冲他晃了一 下光溜溜的屁股而已。 劳里斯·马德森本该死去的,但死神不肯收他,于是他重又落地为人,以另一种面貌。 在因这趟天堂之旅出名之前,劳里斯·马德森最为人熟知的事迹,是凭借一己之力发动了一场战争。六岁时,他的父亲拉斯穆斯在海上失踪。年满十四周岁后,他在家乡艾尔岛的马斯塔尔港一艘名为“安娜号”的船上当了水手,但仅仅三个月后,船就迷失在波罗的海中。幸得一艘美洲双桅横帆船救下了全体船员,自此以后劳里斯·马德森就梦想着美洲。 十八岁时,他在弗伦斯堡通过了航海考试,但同年再度遭遇船难。这次是在10月里一个寒冷的夜晚,离挪威曼达尔港海岸不远的地方,他站在一块礁石上,四周海浪拍溅,扫视着地平线寻求救助。接下来的五年里,他的航迹遍及七大洋。他南下绕过合恩角,在一个漆黑的夜里,听见过企鹅的尖叫。在美洲西海岸,他看见过瓦尔帕莱索港;在悉尼,他看见袋鼠四处蹦蹦跳跳,那里的树木冬天只脱皮而不落叶。他遇见一个名叫萨莉·布朗的女孩,眼睛像葡萄,能讲许多有关前桅楼街、拉博卡区、巴巴里海岸和猛虎湾的故事。他吹嘘过自己第一次穿越赤道的经历,当时他曾向海神致敬,船体穿越赤道线时,他感觉到一阵颠簸;为了纪念那个时刻,同行的水手强迫他喝了海水、鱼油和醋,用柏油、烟灰和胶水为他施洗,用一把刀锋崩了边的生锈剃刀为他剃胡子,最后又拿刺人的盐和石灰为他处理伤口。他们强迫他亲吻海后安菲特里忒雕像那坑坑洼洼的赭色脸颊,将他的鼻子强按进她的嗅盐瓶中,而瓶子里面一早就被他们装满了剪下的指甲。 劳里斯·马德森业已见识过世界。 其他许多人也见识过。但只有他一个人带着一个奇怪的念头回到马斯塔尔港,家乡的万事万物都嫌太小,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频繁使用一种他称之为美洲语的外语讲话,那是他在随永不沉没号海军护卫舰航行的一年中学会的。 “Givin nem belong mi 劳里斯·马德森。”他说。 他与新街出生的卡罗利妮·格鲁贝育有三子一女。三个儿子中拉斯穆斯继承了祖父的名字,另外两个分别叫艾斯本和阿尔伯特。女孩名叫埃尔塞,是老大。拉斯穆斯、艾斯本和埃尔塞形容近于他们的母亲,那是个矮个子、沉默寡言的女人。阿尔伯特则长得像父亲,四岁时身高就已经赶上了大他三岁的艾斯本。他最喜欢玩的游戏是推着一枚英国铸造的生铁弹四处滚。那东西太重,他举不起来,但这并没有阻止他一再尝试。一脸倔强的他,总是绷紧膝盖,使出全身的力气。 “用力举,我快活的小子们!用力举,我的小坏蛋!”劳里斯看到小儿子挣扎使劲的样子,总会大声鼓励。 1808年英国人围攻马斯塔尔港期间,这枚铁弹砸穿他们位于十字路的房子屋顶坠落下来,劳里斯的母亲惊恐不已,当即在厨房地板的正中生下了他。小阿尔伯特不玩时,那铁弹就停在厨房,卡罗利妮拿它当研杵,用来碾芥菜籽。 “我的儿,你当时应该是想用它来宣告你的降生,”劳里斯的父亲有一次对他说,“瞧瞧你刚生下来时个头有多大。要是当时鹳鸟把你从空中丢下来,你也能像这枚英国铁弹一样砸穿屋顶的。” “Finggu。”劳里斯说着举起自己的手指。 他想教孩子们学习这门美洲语言。 Fut的意思是一只脚。他指着自己的一只靴子。Maus是嘴巴。 一家人坐下来吃饭时,他揉揉自己的肚子,龇出牙齿。 “Hanggre。” 所有人都明白,他是在说他饿了。 妈是misis,爸是papa tru。劳里斯不在家时,他们都像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样说“母亲”和“父亲”,只有阿尔伯特是个例外。他与父亲之间有一条特别的纽带。 孩子们有许多名字,小黑崽、小坏蛋和兄弟们都是。 “Laihim tumas。”劳里斯对卡罗利妮说完噘起嘴,仿佛要亲吻她。 卡罗利妮笑着涨红了脸,然后生起气来。 “别闹了,劳里斯。”她说。 ★ 丹麦文学网评选的“过去20年Top5文学作品”之首。 ★ 《日德兰日报》评选的“过去25年最佳小说”。 ★ 有“丹麦布克奖”之称的丹斯克银行文学奖获奖作品。 ★ 已售出20国版权,全球销量超过60万册。 ★ 《华尔街日报》年度图书。 ★ 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长名单入围作品。 ★ HBO《兄弟连》导演威廉·萨洛蒙剧作改编中。 ★ “继《奥德赛》《白鲸》《古舟子吟》《老人与海》之后,伟大的海洋文学作品又添一部。” ★ 赫尔曼·梅尔维尔、约瑟夫·康拉德、罗伯特·史蒂文森的当代回响。 ?丹麦当代文学领军人物卡斯滕·延森代表作中文世界首次引进,特别为中文版后记。 卡斯滕·延森是北欧当代“最令人激动的作家之一”,被广泛视为丹麦当代最优秀的作家和评论家。他遍访档案馆和当地镇民,以故乡马斯塔尔港为原型进行创作。他秉承自荷马、梅尔维尔、康拉德以降的海洋文学传统,又超越了狭隘的类型,以真实历史淬炼出一部波澜壮阔的“民族志史诗”。作品一经出版,旋即被视为欧洲当代文学经典。 ?祖辈三代的成长史诗,献给一代代曾与命运战斗过的男人和女人们。 当儿子孤胆踏上漫长的寻父之旅,当长者将生命故事讲述给晚辈,当小镇日渐由留守的女人维系,当女人决定不再忍受无尽的失去……一代代人成长又老去,离开的和留下的,他们这样生活过,也这样战斗过。 残酷的战争、惊心的海上历险、离奇的景观、神秘的幻梦、女人的平凡生活、少年的寻宝探险,共同勾勒一幅关于命运的荒谬与残酷,人类的暴力与爱、激情与脆弱的永恒画卷。 ?海港小镇的百年迁变,一曲献给逝去时代的挽歌。 当帆船让位于雄赳赳驶来的汽船,当曾经的航运重镇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大航海时代已成过去,有人拥抱潮流与变化,有人成为弃儿与掉队者。 它微缩的不仅是一个丹麦小镇的百年沧桑,也是整个西方的历史:丹麦与德国的三年战争,两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晚期的崛起,以及全球化的到来。 ?是关于“男子气概”的反英雄叙事,也是一部祛浪漫之魅的温柔之书。 以真实之笔描摹三代水手惊涛骇浪间的生活与命运:“在马斯塔尔海事博物馆的档案中,我能找到十部詹姆斯·邦德小说的素材,却很难找到那些经历过这些冒险故事的人的痕迹。他们躲在事件的背后,像冰岛传奇一样沉默寡言。我当然可以轻松地根据这些真实事件写一部快节奏、刺激人心的小说。但那样书中就不会出现鲜活的真实人物,不会有一个读者喜欢或讨厌,可以与之一同生活、受苦、思考和怀疑的角色了。” 一座水手的城镇,亦是一个寡妇的城镇。留守陆上的妻子或母亲,要担当多少不为人知的苦痛与孤独?作者将将目光投向传统海洋文学中少有着墨的女人,当叙事的光打到了历史背面,模糊的她们从此有了轮廓。 ?秉承北欧萨迦文学传统,娓娓道来,通俗易读。“我们”的叙述视角,多声部的鲜活讲述,风格沉静又不失幽默。 仿如希腊悲剧中的合唱队,水手、妻子、老人、孩子们、生者与死者轮番登场,多声部的鲜活讲述,现代读者仿佛置身于种种战争和海上场景,仿佛可以与主人公们一同驶入、探索并迷失于其中。 ?护封采用苏格兰棉,内封采用压凹工艺,上下两册精装呈现,方便阅读,宜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