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4.30
折扣购买: 杨联陞别传
ISBN: 9787100158497
蒋力,杨联陞外孙,中央歌剧院研究员,文艺评论家,歌剧音乐剧制作人,作家。著有《变革中的文化潮》《音乐厅备忘录》《书生集》《守望集》《咏叹集》《王叔晖画传》等;编有《东汉的豪族》《汉学书评》《哈佛遗墨》《莲生书简》《里昂译事》《五洲留痕》等。
雪上冰橇留迹踪,白云闲暇客从容 ——《杨联陞别传》由来 为已故哈佛燕京讲座教授、汉学家杨联陞作传的 缘起,并非因为他是我的外祖父,不夸张地讲,完全 是因为作家韩石山先生的怂恿。 “非典”期间我所编的《哈佛遗墨——杨联陞诗 文简》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我给至今尚未谋面的学 者谢泳寄样书(他在此前回复我的邮件中,允我在书 末附录了他的《杨联陞为什么生气》一文),顺便烦 请他代我转送他在山西作协时的同事韩石山一册。那 时我与韩先生亦未曾谋面,也不相识,只是读过他的 部分著作。没想到他收到《哈佛遗墨》后,迅速读完 ,并一连写了两篇文章,一是谈“前辈风流”,一是 “重审赵俪生电话案”。后一篇的影响显然更广。大 约十多年前的一个冬日,我去太原办事,电约韩先生 求见,他答应当晚来我下榻处。那天下午他在某高校 演讲,之后有晚餐招待,他喝得兴致甚佳,到我住处 已时近子夜,兴仍未尽。石山先生与我虽是初见,却 一见如故。所谈话题中,当时我最不以为然,之后则 甚以为然,乃至由动心直至动笔的就是他的这句话: “你该写《杨联陞传》。”这句话说完片刻,他似乎 就已看出我的不以为然,又强调了一句:“这个人很 有意思,很值得写,我都想写,就是没有材料。”石 山先生的传记文学创作我是很爱读的,譬如《徐志摩 传》。韩石山与徐志摩是隔代人,不可能见过面,不 会有直接的接触,只能在“材料”的基础上凭其感受 、理解、分析和研究来写传记,但他竞能写出那么厚 重的一册。蒋力与杨联陞,更是隔代人,但是好在见 过几次面,有一点点接触,手头也有一些独家的材料 ,自2003年“非典”期间编辑《哈佛遗墨》一书开始 ,我一直未中断对杨联陞的资料收集和人物研究,为 什么不能写呢? 其实,比我更有资格写、当初也更想写杨联陞传 记的,大有人在。譬如杨联陞的弟子、后来的同事更 兼友人、被他称为“英时弟”的余英时教授。杨联陞 去世后,余先生陆续写了带学术归纳性的悼念文章, 写了关于杨联陞与胡适先生论学谈诗的文章,还为杨 联陞的诗做了笺注。论资格,他当是第一人选,可是 从未见他动过此念,毕竟,他是学者,不是作家。杨 联陞的另一位半是弟子半是友人的陆惠风教授,是当 初就已想写传记的人,为此他复印了杨联陞四十余年 的日记,很有进入状态的样子了,但后来不知何故, 陆先生放弃此念,连他复印的那套日记,都送给了哈 佛燕京图书馆(原件则由杨联陞夫人做主,捐给了台 湾“中研院”史语所)。原件和复印件,我都未看过 ,但我意识到,杨联陞这个1914年出生、已经去世了 二十多年的人,如果再没有一本关于他的传记问世, 他的生平、容貌、个性、爱好、成就等等,后来人肯 定更难说清了。尽我所能,依据手头现有材料,把我 对杨联陞的了解和不断加深的认识落在纸面上,是我 著名汉学家杨联陞的首部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