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没的辉煌(鲁迅文学奖获奖散文典藏书系)

湮没的辉煌(鲁迅文学奖获奖散文典藏书系)
作者: 夏坚勇|责编:周聪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2.30
折扣购买: 湮没的辉煌(鲁迅文学奖获奖散文典藏书系)
ISBN: 9787570226030

作者简介

"夏坚勇,著名散文家,代表作有《湮没的辉煌》《大运河传》《绍兴十二年》《庆历四年秋》《东京梦寻录》等,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等奖项。 "

内容简介

寂寞的小石湾 一 前些时看到一份资料,说抗清英雄阎应元墓在江阴 小石湾。 我一直认为,如果要在明末清初的铁血舞台上推举 出几个慷慨赴死的大忠臣,大凡有点历史知识的都能随 口说出几个来;但如果要推举的是集忠臣良将于一身的 人物,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而阎应元便可以算是一个 。偏偏历史对他一直吝啬得很,虽然中华英烈灿若繁星 ,这位小小的典史却一直只能出现在江阴的地方志上。 这种遗之青史的不公平,常使我扼腕叹息。 世界上不公平的事太多了,叹息也没用,且到小石 湾找阎典史去。 小石湾依偎在要塞古炮台下。在这个升平年头,又 正值落日黄昏,一切都寂寞在夕阳的余晖里。衰草寒烟 中,坟堆倒有不少,而且大多修葺得很讲究,但细细找 过去,那些“先考”“先妣”皆名讳凿凿,始终没有发 现一块属于“典史阎公”的小石碑。问一位搞文物的老 先生,说,当年阎应元不屈被杀之后,一位乡民把他从 死人堆中背出来,偷偷葬在这里。兵荒马乱,又加月黑 风高,自然没有留下标记,到底是哪座坟,搞不清了。 我无言,说不清心里是一种什么滋味。 二 一个小小的典史,按今天的说法,最多不过相当于 一个正科级的县公安局局长。在那个民族危亡之秋,率 义民拒二十四万清军于城下,孤城碧血八十一天,使清 军铁骑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余人。城破之日, 义民无一降者,百姓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如此石破 天惊的壮举,在黯淡而柔靡的晚明夕照图中,无疑是最 富于力度和光彩的一笔。 然而,江阴城沸沸扬扬的鲜血和呐喊,在史家笔下 却消融得了无痕迹,洋洋大观的《明史》和《清史稿》 对此竟不著一字。倒是有一个在江苏巡抚宋荦门下当幕 僚的小文人,于清苦寂寥中,推开遵命为主人编选的《 诗钞》,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一篇《阎典史记》。他叫邵 长蘅,江苏武进人氏,武进是江阴的近邻,阎应元率众 抗清时,邵长蘅十岁左右,因此,他的记载应该是史笔 。 “当是时,守土吏或降或走,或闭门旅拒,攻之辄 拔;速者功在漏刻,迟不过旬日,自京口以南,一月间 下名城大县以百计。”这是邵长蘅为江阴守城战勾勒的 一幅相当冷峻亦相当低调的背景图。大局的糜烂,已经 到了无可收拾的地步。那种望风而降的景观,恐怕只有 借用历史上一个巴蜀女人的两句诗才能形容: 十四万人齐解甲, 更无一个是男儿。 川人嗜辣,诗也辣得呛人,这个女人也是在亡国之 后发出如许诅咒的。是的,腐朽的南明小朝廷已经没有 一点雄性的阳刚之气了。 但史可法呢?这个鼎鼎大名的“忠烈公”,难道还 "1.鲁迅文学奖获奖散文典藏书系中的一本,一本书读懂夏坚勇。 2.著名散文家夏坚勇代表作,第一届鲁迅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