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基础教学探索与实践
作者简介
顾月明,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身体与建筑、中西方建筑文化比较、城市设计。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建筑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博士学位。自2017年起在北京建筑大学任教至今,参与和主持的课题:(1)基于身体认知的中西方传统建筑空间比较研究,市属高校基本科研项目青年科研创新专项,课题主持人;(2)中国传统村落社会价值研究,住建部科技项目,课题参与人;(3)北京城市空间与建筑品质提升系统性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及应用,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参与人。发表的主要论文:(1)顾月明. 矛盾与融合——大众文化与建筑. 世界建筑, 2012(5):131-135. (2)顾月明,身体的城市空间——从施密茨的新现象学出发解读纽约高线公园,建筑技艺,2016(3):14-19.(3)顾月明,身体感、卫生和建筑——西方近现代清洁和肮脏观念转变对建筑的影响,建筑师,2016(5):97-104.(4)顾月明,身体与自然:西方古代医学理论对建筑环境观念的影响,建筑与文化,2017(3):57-59.(5)顾月明,中国传统仪式中的身体规范与空间秩序, 2019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222-229.
内容简介
上篇·一年级 城乡规划专业是北京建筑大学的重点建设专业,秉承“立德树人、开放创新”的办学理念,坚持“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服务国家城乡建设发展,服务人类和谐宜居福祉”的办学定位,立足首都,面向全国,培养了一大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领域的优秀人才。城乡规划专业一年级的“设计初步”课程实行“测绘—临摹—创造”的培养方式。 首先,“实物拆解”“萨蒂之家测绘”“千家门万户窗”三个课程单元旨在训练学生的测量技能,学生开展实物测绘后绘制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和透视效果图(照片改画)。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测量、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平面构成的法则和逻辑。 其次,“初园一阶”“初园二阶”两个关系紧密的课程单元重在阐释三类九品空间构件的平面与空间关联,通过九品模型的重置、拼合和调整,展现不同的设计手法和建造方式(图示和模型),并基于胡同宅院、传统园林的真实体验,尝试设计连续院落与功能性实体空间。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模型制作技巧,强化制图规范,接受美学熏陶。 再次,“柯布西耶的模度人”课程单元关注人体尺度,分析模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理解设计中空间、人的尺度与行为活动的密切关系。“品味日常”“生活立方”课程单元引入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原理,关注以模型推敲设计及概念模型制作的过程。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小型建筑单体的设计及建造逻辑,并立足“空间→功能”的基本关系,将抽象的空间构成发展为丰富具体的建筑实体。 最后,“街区形态的控与制”课程单元聚焦城市营建,基于对传统街区的尺度、肌理、立面及居民生活方式的认识,学生根据用地性质、容积率、建造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要素的要求进行街区设计。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建筑体块组合、变体导致的街区虚实与空间节奏变化,认识城市形态的构成要素与影响因素。 目前市面上已出版的同类书针对中高年级的比较多,介绍低年级规划设计基础的同类型图书较少。本书主要介绍了城乡规划专业1、2年级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作品,这些作品思路新颖,基本功比较扎实,并且能集中反映北京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低年级城乡规划启蒙的教学内容、理念、思路和方法,对城乡规划相关专业师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