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自在心(季羡林谈修身养性)(精)

中流自在心(季羡林谈修身养性)(精)
作者: 季羡林
出版社: 重庆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9.90
折扣购买: 中流自在心(季羡林谈修身养性)(精)
ISBN: 978722906708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我已经在本栏写过谈老年的文章,意犹未尽,再 写“十忌”。 忌,就是禁忌,指不应该做的事情。人的一生, 都有一些不应 该做的事情,这是共性。老年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有 一些独特的不 应该做的事情,这是特性,老年禁忌不一定有十个。 我因受传统的 “十全大补”、“某某十景”之类的“十”字迷的影 响,姑先定为 十个。将来或多或少,现在还说不准。骑驴看唱本, 走着瞧吧。 一忌:说话太多。说话,除了哑巴以外,是每人 每天必有的行 动。有的人喜欢说话,有的人不喜欢,这决定于一个 人的秉性,不 能强求一律。我在这里讲忌说话太多,并没有“祸从 口出”或“金 人三缄其口”的涵义。说话惹祸,不在话多话少,有 时候,一句话 就能惹大祸。口舌惹祸,也不限于老年人,中年和青 年都可能由此 致祸。 我先举几个例子。 某大学有一位老教授,道德文章,有口皆碑。虽 年逾耄耋, 而思维敏锐,说话极有条理。不足之处是:一旦开口 ,就如悬河泄 水,滔滔不绝;又如开了闸,再也关不住,水不断涌 出。在那个大 学里流传着一个传说:在学校召开的会上,某老一开 口发言,有的 人就退席回家吃饭,饭后再回到会场,某老谈兴正浓 。据说有一次 博士生答辩会,规定开会时间为两个半小时,某老参 加,一口气讲 了两个小时,这个会会是什么结果,答辩委员会的主 席会有什么想 法和措施,他会怎样抓耳挠腮,坐立不安,概可想见 了。 另一个例子是一位著名的敦煌画家。他年轻的时 候,头脑清 楚,并不喜欢说话。一进人老境,脾气大变,也许还 有点老年痴呆 症的原因,说话既多又不清楚。有一年,在北京国家 图书馆新建的 大礼堂中召开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的年会,开幕式必 须请此老讲 话。我们都知道他有这个毛病,预先请他夫人准备了 一个发言稿, 简捷而扼要,塞入他的外衣口袋里,再三叮嘱他,念 完就退席。 然而,他一登上主席台就把此事忘得一干二净,摆开 架子,开口讲 话,听口气是想从开天辟地讲起,如果讲到那一天的 会议,中间 至少有3000年的距离,主席有点沉不住气了。我们连 忙采取紧急措 施,把他夫人请上台,从他口袋里掏出发言稿,让他 照念,然后下 台如仪,会议才得以顺利进行。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一些来,我不再举了。根 据我个人的 观察,不是每一个老人都有这个小毛病,有的人就没 有。我说它是 “小毛病”,其实并不小。试问,我上面举出的开会 的例子,难道 那还不会制造极为尴尬的局面吗?当然,话又说了回 来,爱说长话 的人并不限于老年,中青年都有,不过以老年为多而 已。因此,我 编了四句话,奉献给老人:年老之人,血气已衰;煞 车失灵,戒之 在说。 二忌:倚老卖老。50年代和60年代前期,中国政 治生活还比较 (我只说是“比较”)正常的时候,周恩来招待外宾后 ,有时候会 把参加招待的中国同志在外宾走后留下来,谈一谈招 待中有什么问 题或纰漏,有点总结经验的意味。这时候刚才外宾在 时严肃的场面 一变而为轻松活泼,大家都争着发言,谈笑风生,有 时候一直谈到 深夜。 有一次,总理发言时使用了中国常见的“倚老卖 老”这个词 儿。翻译一时有点迟疑,不知道怎样恰如其分地译成 英文。总理 注意到了,于是在客人走后就留下中国同志,议论如 何翻译好这 个词儿。大家七嘴八舌,最终也没能得出满意的结论 。我现在查 了两部《汉英词典》,都把这个词儿译为:To take advantage of one’s seniority or old age.意思是利用自己 的年老,得到某一些好 处,比如脱落形迹之类。我认为基本能令人满意的; 但是“达到 脱落形迹的目的”,似乎还太狭隘了一点,应该是“ 达到对自己 有利的目的”。P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