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法制
原售价: 59.80
折扣价: 35.90
折扣购买: 一书通识五千年中华民俗(图文典藏版修订2版)
ISBN: 9787521602876
第一章 节日民俗: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国历史悠久,先人们留下的节日民俗不仅给我们的 生活增添了无数的乐趣,而且让我们的民族独具特色。节 日民俗是一种社会文化,也是一种历史文化。每一种节日 民俗都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每一个节日传统都集聚了几代 人的智慧。中国有很多节日,现在流传下来的大众节日有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 节等。每一个节日,都有无数的讲究,每一个讲究后面都 隐藏着一段故事、一个传说或是某种希望。不管它出于哪 个历史时期,不管它处于何种社会地位,我们都有义务将 这些习俗、这些历史传承下去。 一、春季节日 为什么说春节起源于腊祭 春节俗称过年。虽然春节定名于1913年袁世凯当政时 期,但是这个节日的由来却十分久远了。关于春节起源有 很多种说法,其中源于腊祭的说法颇为流行。腊祭原是神 农氏(一说伊耆氏)时代的一种岁终祭祀,即所谓的“索 神鬼而祭祀”。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人们用 耕种或渔猎的收获物祭奠祖先,祭奠众神,感谢自然的恩 赐,祈求来年的丰收。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庆祝岁首的习 俗。 春节为什么要守岁 苏轼的《守岁诗》写道:“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所谓守岁,俗名“熬夜”,就是在除夕夜点起蜡烛, 包饺子、聊天、打牌、放鞭炮……彻夜不眠,听起来挺遭 罪的,这守岁可是也有说法的。守岁的来源民间说法不一 ,有的说是为了等着迎接贤惠善良的灶王奶奶从天上回到 人间来,有的说是为了驱除一切邪瘟病疫,祈求来年平安 ,也有的说是为了驱逐一只叫“年”的凶恶猛兽。不管守 岁的来源如何,这一习俗既有对逝去岁月的惜别留恋之情 ,又有对未来和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过年时为何要吃“年糕” 年糕是汉族的传统食物,是用黏性大的米或米粉蒸制 而成的。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过年吃年糕的习俗。年糕又称 “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 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春节吃年糕,也算讨个好彩头。其实 ,关于过年吃年糕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 古时山上住着一只叫“年”的怪兽,以捕食山上的动物为 生。但是到了冬天,其他动物都冬眠了,怪兽找不到食物 ,就跑到山下捕杀牲畜,伤人性命。那时有一个“高氏族 ”,想了一个对付“年”的好办法:他们提前用谷物制作 了一种食物,撕成条状,算着快到“年”下山捕食的时候 ,就把这种条状的食物放在门口,.然后紧闭门户。饥饿 的“年”下山之后找不到别的食物,只能吃地上用谷物制 作的食物,吃饱之后就跑回山上了。这时,人们便打开大 门相互道贺,一方面是庆祝躲过了“年”关,另一方面便 是祈求来年的丰收。久而久之,这种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因为这种食物是高氏族制作的,而且是为了喂“年”的, 所以,人们就称之为“年糕”,从此,也便有了过年吃年 糕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