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冬中国企业何去何从/经济低增长时期企业对策书库

过冬中国企业何去何从/经济低增长时期企业对策书库
作者: 周永亮//刘洪兵
出版社: 机械工业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5.46
折扣购买: 过冬中国企业何去何从/经济低增长时期企业对策书库
ISBN: 9787111258964

作者简介

周永亮,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著名管理咨询专家、著名培训导师、畅销书作家。现任国富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富创新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北京大学MBA管理咨询协会高级顾问,担任数家股份公司独立董事以及多家企业和地方政府的高级顾问。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管理学院、曼切斯特商学院中国管理发展中心合作研究项目成员。是国际管理咨询协会理事会(ICMCI)在中国的首批认证管理咨询师。   出版著作包括《《工作就是责任》、《中国企业前沿问题报告》、《华立突破》、《温州资本》、《理念方太》、《名牌竞争战略》。其主持撰写的“执行力三部曲”——《本土化执行力模式》、《GF06:组织执行力6项实务》和《中国企业的执行问题》等系列书籍开辟了本土化执行力研究的先河,深受企业界欢迎。

内容简介

第1章 “冬天” 意味着什么 冬天,听起来是一个充满寒气的词汇,而且似乎是一个很残酷的季节 。企业的“冬天”又是什么样子呢? 身在企业江湖的人们大都喜欢热情澎湃的激荡时光,所以吴晓波先生 将其洋洋洒洒近80万字的中国企业改革史大作标上了“激荡三十年”的名 字。可是,企业经营的环境常常将身在其中的人们拉回残酷的现实,现实 中更多的是意料之外的危机和困难,需要的不仅仅是激荡的顺境,更重要 的可能是“耐寒”的功夫。 悄然进入“冬天”的中国企业,它们能够适应吗? 中小企业的咏叹调 首当其冲的是中小企业。在严寒的“冬天”,它们似乎成了弱势群体 。 2008年盛夏,我去深圳讲课,接待我的培训机构告诉我:“他们的业 务量比2007年几乎减少了一半。”我问:“为什么呢?”他答:“周边的 很多中小企业都垮了,谁还会来培训呢?”确实,他们的很多客户都.是中 小企业。 实际上,在2008年5月,佛山市的陶瓷老板们就明显地感到了“冬天” 的来临。原材料涨价、化工料涨价、燃油涨价、燃煤涨价、电费涨价…… 成本上升的压力并没有传导到终端产品,相反,终端产品的销售价格却出 现了下滑。 进入2008年6月,一些建陶企业销售额下滑甚至高达40%。佛山陶瓷界 一位权威人士告诉《嘹望东方周刊》的记者,目前行业内超过1/3的生产 线已经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这种现象是否普遍,中小企业的处境究竟如何?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截止2008年上半年,大约有 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而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 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导致2000多万工人 被解聘,这算是“倒闭重灾区”。除此外,众多出口型企业、空调企业、 电视企业以及靠“代工”来生存的企业都面临洗牌和淘汰。 2008年8月,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在“第二届APEC工商咨询理 事会亚太中小企业峰会”上向“网易财经”的记者表示:中小企业的“冬 天”将持续两年。目前,沿海地区中小企业的资金状况已经到恶化到了生 存极限,而内陆地区的中小企业感觉相对滞后,现在仅是初步感觉到“寒 流”,年底破产企业将会急剧增加。 中小企业的老板们都在问:我们究竟惹谁了?为什么我们这么不幸? 在鞋业领域打拼多年、很善于思考的温州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此时 已明显感觉到了“冬天”的压力。 据美国《福布斯》杂志中文版报道:年销售额40亿元的奥康集团,在 2008年上半年收入增长了23%,利润率却大幅度下滑。 根据王振滔的计算,奥康的成本分为三部分:“外汇汇率变化导致出 口业务的利润损失了2~3个百分点;原材料,如化工胶水等随石油价格猛 涨,材料成本上升了15~20%;劳动力成本上升了10%~20%。此外,出 口退税自去年起也从13%下降到了11%。”他表示:“制鞋这个行业就是 在平常的岁月中利润率也就8%~9%,今年就可想而知了。” 奥康并非个案,制鞋业的“冬天”似乎覆盖面很广。号称“中国鞋都 ”的温州,2008年上半年登记在册的制鞋企业有2692家,与2007年12月相 比已经关闭了100家之多,与温州最辉煌时的5000多家相比,已经有近半数 在发展中被淘汰了。因此,奥康现在每年多达600万双的外包订单,被温州 当地的许多制鞋企业视为“冬天里的棉袄”。 此时的奥康如果打个喷嚏,恐怕温州的大小制鞋企业都会受到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奥康此次遇到的困难与以往的大风大浪不同。过去, 奥康因为“温州鞋”的品质问题而蒙受不白之冤,只要做好市场营销,市 场慢慢会接受;而今天,奥康已然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也就是说,过去的“坎”是别人做得不好而自己做得好,很多人不认识自 己,只要自己多宣传就可以了;而今天的“坎”却完全不同以往,是自身 的经营方式面临问题,骤然而至的多重成本压力不是通过市场营销就能解 决的。 感同身受的奥康集团在2008年也开始加大成本控制的力度,特别是压 缩了大量的管理成本,注意调整发展方向,开始准备“过冬”的“粮食” 。 其实,机械制造企业的状态更加令人难以琢磨。 在西部地区一家公路机械企业的调研过程中,董事长无奈地对我说: “2007年仅有的一点利润也被挤没了!” 我问其原因。 他眉头紧锁地唠叨了起来:“我们这样的企业实际上主要是组装工作 ,零部件的70%来自于国际公路机械巨头,他们的要求是先付款后发货, 我们的客户是拿了货再付款。人民币每次一升值,我们的零部件成本就增 加一点,而且随着钢材的涨价,我们的原材料本身的价格就不断攀升,可 是,我们与客户的合同是半年前签订的,不能随便涨价!而且由于通货膨 胀因素,我们的内部管理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也在涨! 现在是没有订单不行,有了订单,我们也是亏损!” 权威数据也表明了状态的严峻性。海关总署2008年9月发布的分析报告 指出: 2008年前7个月,中国民营企业(包括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 户)出口2077亿美元,同比增长30.6%,增速同比回落13.8个百分点。统 计显示,自2008年4月起,中国民营企业单月出口增速连续4个月低于2007 年同期水平。 同期,东部沿海各省份民营企业出口增速全部回落,其中广东民营企 业出口仅增长7.1%,增幅回落15.4个百分点,近年来首度回落至个位数。 浙江出口增长33.8%,增速回落8.1个百分点。 2008年前7个月,中国民营企业出口前10大类产品中,传统劳动密集型 产品占据7席,合计出口增长15.2%,增速回落15.4个百分点。其中,服装 及衣着附件仍为出口规模最大的品种,增幅由2007年同期增长39.5%逆转 为下降1.9%。 ……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