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杨匏安烈士在广州的历史时空(精)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广雅书院、杨家祠道、时敏路、文明路和恤孤院街— —兼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的历史素材 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以红色之旅赋予古驿道之新动能 为己任,从岐澳古道群英故里杨匏安故居出发一直追溯, 进入广州城。珠海杨家祠(杨匏安故居)已成为纪念馆, 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而反观杨匏安主要参与革命运动的广 州城,1919年写下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系列文章的房屋却破 烂不堪,修缮活化利用杨家祠迫在眉睫。 出生于岐澳古道旁翠亨村的孙中山先生,少年在广州 接*医学教育,走出广州城门到了大千世界,也是绕了一 大圈再进入广州城,在广州达到其革命人生**。无论是 杨匏安还是孙中山,都在广州历史街区留下了无法磨灭的 足迹。他们均在广州、香港和澳门三地活动,这些地方是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的重要内容。 杨匏安出生于1**6年。其出生前的38年,也就是1858 年,入侵广州的英国随*记者在一幅发表于《伦敦新闻画 报》的插画上写道:“一群*舰成员在珠江上祈 祷。”“1858年1月18*,英国旗舰驶抵虎岛。”“珠江平 面图,展示*舰布阵。”(如图1所示)进*广州城的战斗 就是在岐澳古道前的珠江口开始的。在岐澳古道临珠江口 的英杰对帝国主义的掠夺感**直接,愤恨*深。孙中山 先生出生于1866年,当时第二次鸦片战争仅过去6年,硝烟 仍未散去。 广州杨家祠的修缮活化利用需要与杨匏安出生的珠海 北山村杨家祠的修缮寻找差异点。杨匏安在广州10年以及 少年在广雅书院*教育时,活动范围遍布广州城内外,工 作和革命活动的地点至今可寻。除了杨家祠建筑本身,他 在广州的城市活动轨迹需要重新立牌介绍。杨匏安先生的 革命活动史迹线路将为广州历史文化再添一笔宝贵的人文 财富。 下面让我们借助留存近百年的众多历史地图,逐一探 访杨匏安烈士在广州的重要活动场所,开始寻找杨匏安之 旅。图2为杨匏安烈士的手稿原稿。 一、广雅书院 据推测,杨匏安1911年前后至1914年前在广州的广雅 书院上学。广雅书院在1912年10月21*改为广东省立** 中学,当时正是杨匏安在那上学的时候。分析不同年代的 地图,广雅书院从1907年至1923年都孤立地坐落于广州的 西北角(如图3所示),周边是农地,名字倒是改了几次( 如图4所示)。 1888年建成的广雅书院得到了张之洞的鼎力支持,一 建立就不同凡响,经、史、理、文四科的设置,领风气之 先。但为什么选择离开传统书院云集的中心城区,而建在 城墙外?这也许与制造局、西村和连通北江的河涌有关。 图5、图6反映了广雅中学校园环境的变化情况。 二、杨家祠道(泅儒书室) 杨匏安再次来到广州是在1918年春,居住了10年。从 1907年德国人制作的《广东省城内外全图》和1921年的《 *新测绘广州市面马路区域全图》(如图7所示)来看,杨 家祠西侧为两广部堂,巡抚部院长条形的用地是1918年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