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弱胜刚强(何新讲老子)/何新选集

柔弱胜刚强(何新讲老子)/何新选集
作者: 何新
出版社: 华东师大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5.50
折扣购买: 柔弱胜刚强(何新讲老子)/何新选集
ISBN: 9787567589308

作者简介

何新,中国**学者、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知名政论家、战略问题评论家;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何先生1979年任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教师。1980年以后在***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现任职于中国政协,从事研究工作。已出版专著,译著50余种,60多卷册。他涉研领域宽广、雪境立意高远、观点坦豁新锐、见解独到达观。

内容简介

《老子》是哲学之书,是政治之书,也是兵书 一 “道德经”一名,古无达诂。 道字从首从走。首,甲金文字像人张口叙说,即今语 “说”也,首、说一音之转。首古音与道近通。道,端、 颠也,头也。道从寸(手、肘),滋乳为导。导字像人之 初生,首逆出即以手引产之形(《说文》记道之古文为“ 尊”。道、導同源字)。因知“道”之本义,动词也,即 導、导,导产之术曰“導”。引产之路*“道”。又,導 之省体即道。导而顺行之,“道”也。 古希腊大哲苏格拉底称自己的哲学方法为“引产术” 。老子称自己的哲学为“道(导)”。老子经中多见“玄 牝”、“婴儿”、“玄牝之门”及“天下母”之文。老子 认为,顺天而行,犹如引产之术,乃顺势引导之术,故曰 导,曰道。战国文字道异体或从行、人作“□(特殊字) ”,像人行于四达之衢。然而天道或反出,或逆行。故在 “道”这一词语的运用中,也综合着矛盾的语义。 德,其字根为“直”。金文作“惪”、“徝”、“□ (特殊字)”。从直,从行(省体作彳)。或从直从心。 直者,治也。又,直,正也。直、正二字在上古汉语及文 字中音义相通。正直、正视、正行、正心曰德。又徝即循 字,德、循乃同源字。循者,顺也。顺行即正行,即直行 。逆行则为悖行,为“不值”。德之字根为“直”,即“ 正”。“政者,正也”(孔子),正者,纠正也。“正直 ”乃叠韵双声联绵词。德的本义就是正直。正借为政,直 借为治,即政治,治理。老子之德经,即政治之经,治国 之经也。 综上,从中国上古语言及文字之初义析论之,所谓道 即导引,顺天道而行乃*道,*有道。正行、正心、正直 、直行、中正不倚,*德。道是普遍性无所不贯通的天道 ,德是人主行事之道,亦是君子自我内在的正直之性德。 “夫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老子书之 甲篇“道经”言天道,兼言治心修身之术;乙篇“德经” 言政事及施政之术,即治人之道。这是《道德经》一名的 正诂。 近人江琼《读子卮言》中有《论道家为百家所从出》 云: 上古三代之世,学在官而不在民,*野之民莫由登大 雅之堂。唯老子世为史官,得以掌数千年学库之管钥,而 司其启闭。故老子一出,遂尽泄天地之秘藏,集古今之大 成。学者宗之,天下风靡。道家之学遂普及于民间。道家 之徒既众,遂分途而趋。各得其师之一遄,演而为九家之 学,而九流之名以兴焉。 司马谈论六家旨归时云: 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常势,无常形,故 能究万物之情。 二 老子之所谓“道”,并不是一个抽象无实体的虚拟性 概念。 道的观念的先型,是商周书中所谓“常”的观念。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