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的祖先(鲁迅文学奖获奖散文典藏书系)

路上的祖先(鲁迅文学奖获奖散文典藏书系)
作者: 熊育群|责编:胡金媛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4.30
折扣购买: 路上的祖先(鲁迅文学奖获奖散文典藏书系)
ISBN: 9787570230310

作者简介

熊育群,男,1962年端午生于湖南汨罗,1983年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毕业,现任广东省文学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副主任 ,《路上的祖先》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生命打开的窗口》获第二届冰心文学奖。

内容简介

踏足永定的公路,一些路段正在修补,红泥与石头 经雨一淋,软硬分明,突出的石头刮到了小车底盘。几 次下车,土楼其实早已在视线里。挨路边的一栋土楼塌 得只余一角,什么年代的呢? 去年到龙川,今年到永定,一个粤东,一个闽西,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走的都是纯客家人的地盘。自己 很明白的一点是,客家人的迁徙一直是记挂着的。粤东 ,客家人从中原长达一千多年的大规模迁徙,最终于这 片土地上止步;永定,是它的土楼——一个外来民系以 一种独特的栖居方式在陌生土地上立下足来。 一路上我心里默诵着中原,心里的那条路线渐渐地 清晰起来。就像一条路,我踏上了它的路基,立刻,那 个端点,那个原来是遥不可及的年代,变得不再只是一 个抽象的时间术语,它有了某种气息。那是一千六百多 年前的东晋。一群人走在西北的土地上,那是怎样的沙 尘滚滚,怎样的弃下老弱病残,怎样的喧哗声中上路? 一条不归之路!“五胡乱华”,被赶下台的权贵官 宦,惧怕株连的魏晋世家大族,还有躲避战乱的升斗小 民和流窜图存的赤贫游民,他们结伴而行,出潼关,过 新安,一路向着洛阳而来。陪伴他们的是烈日、大雪、 泥泞路滑的雨天?他们肩挑手扛,千辛万苦到了洛阳, 来不及喘息,就又匆忙南下,沿着黄河向东,抵达巩县 、河阴,又转入汴河…… 只要脑子里一出现那群疲于奔命的队伍,就觉得自 己走在这样的柏油公路上十分奢侈。秋天,南方的山岭 依然绿得葱茏,阳光让漫山草木闪烁出无数的碧色。他 们看不到这样的近乎肥硕的绿,他们的子孙抵达这片土 地已是大迁徙后几百年。在这几百年的岁月里,他们找 不到家园的感觉,他们随时准备着向南方逃去。 二 木梯吱吱声中走上四楼的卧室,时间已是半夜。望 一眼深墙外的洪川溪,只有风摇古木声。白昼的阳光, 阳光下的土楼,只在想象中了。静,让耳朵本能地寻找 声音。不一会,鼾声升起来了,同行者已经入梦。心里 叫苦,长时间的辗转反侧,不禁发出一声长叹,只得爬 起床来。 土楼第一晚就失眠了。多年来,在南方的山水里行 走,还从未曾失眠过。 虚掩木门。院内奇静。圆形的内环走廊在下面画出 一个个同心圆。月光似有似无。但深的屋檐和挑廊的阴 影却浓得化不开。觉得暗影里有一种久远的目光。视线 从青瓦的屋脊望出去,一堵山崖,只有顶端的一小截呈 现在土楼后,在望见它的刹那,发现它也在痴痴地望我 ,灰白相间的岩石突然间有了含糊的表情。心里一惊, 低了头,暗影一样浓的静里,眼前的一切像是假寐,暗 影里有一种知觉,觉得几千年的岁月醒了,像飘忽的念 头被我看见。非现实的感觉,奇异又安详。害怕弄出一 点声响,害怕有什么事情发生。 最早生活在这里的土著是那些山都、木客。他们身 材矮小,皮肤黝黑多毛,披发裸身而行。“见人辄闭眼